[发明专利]城市立体交通网有效
申请号: | 201310405712.7 | 申请日: | 2013-09-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852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01 |
发明(设计)人: | 费嘉琳 | 申请(专利权)人: | 费嘉琳 |
主分类号: | E01C1/00 | 分类号: | E01C1/00;E01C1/04 |
代理公司: | 安徽省蚌埠博源专利商标事务所 34113 | 代理人: | 李浩 |
地址: | 234000 安徽省宿州***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城市 立体 交通网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城市立体交通网,主要是用于城市道路交通网络的设计规划。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我国的城市人口数量急剧增加,随之而来的城市面积也会随着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而快速地往外膨胀,从而带动城市的道路不停的往外延伸。现有的道路交通网主要是平面的,道路主要分出人行道、慢车道和快车道,还有十字路口的人行过街天桥,但现有的设计存在很多问题,我们的道路交通事故很多是由于此种设计所造成的,如:一、粗放式道路车道分类:由于人们出行时交通工具使用要求的不同而产生的车辆种类的多样性,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如以摩托车(二轮、三轮车)、电动助力车(二轮、三轮)为例,摩托车(二轮、三轮)、电动助力车(二轮、三轮)的历史要比汽车晚的多。尤其是电动助力车(二轮、三轮)也就是这一二十年的历史,是目前交通管理问题中的重灾区。乱停、乱放、乱调头,乱闯红灯等现象时有发生,也是交通事故的主要发生对象之一。二、专用车道。现在部分城市已经有了公交专用通道,但是对于119、120等车辆却没有专用通道,主要原因还是因为不能无限制的拓宽道路,因此,现有的交通网阻碍了发展。
如何能合理的利用空间,规划出适合城市发展的交通网,是当前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点,提供一种城市立体交通网。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手段是:城市立体交通网,包括至少两层空间,即位于地面上的上层空间和位于地面下的下层空间;所述上层空间包含以绿化隔离带对称设置的机动车道、公交专用道、慢车道、自行车道、人行道,除了位于机动车道中间的绿化隔离带,其余均设置有下行通道,下行通道连接下层空间;所述下层空间为相通的地下人行道,所述下行通道均与地下人行道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下层空间以下还设置有地铁空间层,下层空间与地铁空间层两端均连接有连接通道。
进一步的,所述下行通道的顶部设置为平顶或圆弧形顶,下行通道入口设置有候车室。
进一步的,所述慢车道指两轮或三轮摩托车或速度低于60km/h的电瓶车行驶道;所述自行车道指人力操作的两轮或三轮自行车行驶。
进一步的,所述人行道上设置有过街停留通道,该通道为两边设置入口的房间。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绿化隔离带不但起到隔离的作用,同时对城市绿化起到一定作用,有利于城市绿化和消除部分汽车带来的环境污染;上层空间不再设置过街斑马线,这样车辆通行速度大大提高,同时减少了很多安全隐患和不文明行为;车道细分,各行其道,有利于车辆管理和减少了车祸的发生。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 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 是本发明的上层空间分布示意图;
图3 是本发明的上层空间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 是本发明的下层空间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绿化隔离带,2、机动车道,3、公交专用道,4、慢车道,5、自行车道,6、人行道,7、下行通道,8、地下人行道,9、地铁空间层,10、连接通道,11、候车室,12、过街停留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3、4所示的城市立体交通网,包括至少两层空间,即位于地面上的上层空间和位于地面下的下层空间;所述上层空间包含以绿化隔离带1对称设置的机动车道2、公交专用道3、慢车道4、自行车道5、人行道6,除了位于机动车道2中间的绿化隔离带,其余均设置有下行通道7,下行通道7连接下层空间;所述下层空间为相通的地下人行道8,所述下行通道7均与地下人行道8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下层空间以下还设置有地铁空间层9,下层空间与地铁空间层9两端均连接有连接通道10。
进一步的,所述下行通道7的顶部设置为平顶或圆弧形顶或其他已知的设计形状,下行通道7入口设置有候车室11。
进一步的,所述慢车道4指两轮或三轮摩托车或速度低于60km/h的电瓶车行驶道;所述自行车道5指人力操作的两轮或三轮自行车行驶。
进一步的,所述人行道6上设置有过街停留通道12,该通道为两边设置入口的房间。该通道可以用于人的短暂停留休息,过街等。
通过这种立体式设计,首先设置的绿化隔离带1,其宽度与停靠站尺寸所匹配,而且在每个车道之间都要设置绿化隔离带1,这样能带来如下好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费嘉琳,未经费嘉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0571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耐磨切削刀具
- 下一篇:中低速磁浮交通整体式道床轨道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