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圆规笔无效
申请号: | 201310406683.6 | 申请日: | 2013-09-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0749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15 |
发明(设计)人: | 孟繁茂;赵艾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萃智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43K29/00 | 分类号: | B43K29/00;B43L9/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011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圆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绘图工具,尤其涉及一种圆规笔。
背景技术
目前学生们在学习生活中使用的铅笔和圆规都是分开来的,在考试时或者其他的一些情况下会需要临时使用圆规,而学生们会因为一时疏忽忘记备带圆规,这在学习生活中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些麻烦,现也有笔和圆规一体的技术出现。
如中国专利公开CN 103112279 A,公开了一种可调圆规笔,包括笔杆,所述笔杆的长度方向上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长针,还包括滑座、夹持座、万向球头,所述凹槽宽度方向的两端设有卡槽 ;所述滑座内嵌在卡槽内,可沿卡槽滑动 ;所述长针通过万向球头连接在滑座上 ;所述凹槽长度方向的一端内设有夹持座。将笔和圆规结合为一体,不仅缩小了二者占用空间,而且作为圆规用的长针可沿着笔的长度方向上下滑动,以改变画圆直径大小,使画圆直径不受限制,当不需使用圆规功能时,可将长针收回凹槽中,夹持座夹住长针一端,使其不会从凹槽中移出,解决了传统圆规容易刺到人或是刮伤物品的技术问题,携带方便安全。
但上述圆规笔的圆规支脚依然为硬质材料大大增加了圆规笔的体积和重量,同时所画圆的半径较小,适用性差。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圆规笔体积大和重量大,同时所画圆的半径较小,适用性差的缺点,本发明提供一种圆规笔。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圆规笔,设有笔体,笔体下端设有笔头,笔体上还设有圆规尖,所述圆规尖尾部面积较头部大,笔体表面设有与圆规尖配合的凹槽,笔体连接有收线器,收线器上绕有连接线,连接线通过出线口与外界连通,连接线连接圆规尖和收线器,出线口与笔尖的垂直距离等于圆规尖头部与圆规尖和连接线的连接点垂直距离,收线器上连接有离合器,笔体上设有操纵收线器离合的操纵杆。
进一步,所述离合器由收线器端部的齿盘、离合齿盘和复位弹簧组成,离合齿盘与收线器端部的齿盘相对应,复位弹簧设置于收线器远离离合齿盘的一端,离合齿盘与笔体固连。
进一步,所述操纵杆与收线器连接。
进一步,所述连接线上设有刻度线。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圆规尖与笔体之间通过连接线连接,能够画出更大半径的圆,体积小,重量轻,同时连接线上设有刻度线能够准确画出不同半径的圆。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圆规笔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种圆规笔的离合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一种圆规笔的连接线结构示意图。
在图中1.笔头,2.凹槽,3.笔体,4.操纵杆,5.出线口,6.连接线,7.圆规尖,8.笔尖,9.离合齿盘,10.齿盘,11.收线器,12.刻度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叙述一个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在图中,所述圆规笔,设有笔体3,笔体3下端设有笔头1,笔体3上还设有圆规尖7,所述圆规尖7尾部面积较头部大,笔体3表面设有与圆规尖7配合的凹槽2,笔体3连接有收线器11,收线器11上绕有连接线6,连接线6上设有刻度线12,连接线6通过出线口5与外界连通,连接线6连接圆规尖7和收线器11,出线口5与笔尖8的垂直距离等于圆规尖7头部与圆规尖7和连接线6的连接点垂直距离,收线器11上连接有离合器,离合器由收线器11端部的齿盘10、离合齿盘9和复位弹簧组成,离合齿盘9与收线器11端部的齿盘10相对应,复位弹簧设置于收线器11远离离合齿盘9的一端,离合齿盘9与笔体3固连,笔体3上设有操纵收线器11离合的操纵杆4,操纵杆4与收线器11连接。
工作时,收线盘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收线盘齿盘10与离合齿盘9配合,用户下压操纵杆4,收线盘齿盘10与离合齿盘9分离,用户将圆规尖7抽出,根据所需绘制圆的半径决定连接线6拉出长度,当用户将连接线6拉出所需长度时松开操作杆,收线盘齿盘10与离合齿盘9啮合,圆规尖7固定于所需绘制圆的圆心处,笔体3与圆规尖7之间的连接线6绷紧且笔体3与绘制平面垂直,笔体3以圆规尖7为圆心,连接线6长度为半径画圆。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萃智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未经苏州萃智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0668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玉兰花香气物质提取前的生态养花方法
- 下一篇:花岗岩磨料清洁剂及其配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