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片式换热消声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10409127.4 | 申请日: | 2013-09-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712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25 |
发明(设计)人: | 孙婷婷;柴永金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F24F13/24 | 分类号: | F24F13/24;F28D7/00 |
代理公司: | 西安恒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6 | 代理人: | 李婷 |
地址: | 710055***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片式换热 消声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一种同时具有换热性能和消声性能的装置,更具体地涉及一种主要应用于暖通空调领域的具有换热功能的片式消声器。
背景技术
在暖通空调领域,对于空气一般采取两种处理,即热湿处理和消声降噪。热湿处理一般通过表面式换热器来加热或冷却到所需的处理状态。消声降噪一般是通过片式消声器来达到的。片式消声器和表面式换热器一般均可安装在风管、土建风道或空调机组上。一般来说,片式消声器的最小有效长度为1.0m,表面式换热器的安装空间也需要1.0m左右。显然两者分别安装,造成空间上的浪费。造成这种空间浪费的原因就是消声器的功能单一,无法兼具换热功能。
在汽车尾气废热利用中,已有文献曾提出过一种可以换热的抗性消声器,但其由于换热管束中没有安装肋片,其换热面积过小,导致其换热效率较低,无法应用到低温差换热领域。在工业动力领域,已有文献曾提出过一种可以换热的小孔型消声器,但其换热管束直接安装于气流通道上,从而影响气流通道的面积,导致气流再生噪声增大、消声系数减小及流动阻力增大等不利情况。同时由于已有具有换热供能的消声器周围均未作保温处理,导致其换热损失增大。针对如上缺点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将换热管束置于消声材料内部的新型换热消声消声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片式换热消声器,该消声器统筹兼顾了消声系数、换热效率、再生噪声和阻力损失等多个技术指标。在统筹兼顾各指标的条件下,减少了空间上的浪费。
为了实现本发明目的,又不减少其消声系数、增加再生噪声及流动阻力,本发明将换热管束置于消声材料内部。为了实现上述技术任务,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片式换热消声器,包括壳体,在壳体的相对两侧分别设置有进风口和排风口,在壳体内部对顶角处分别设置有换热供液管和换热回液管,在换热供液管和换热回液管之间沿壳体纵向壁面并列排布有若干个连续倒“S”型换热管,其中连续倒“S”型换热管为若干个平行设置的换热分支管直管段通过若干个相应换热分支管连接管段相互连接构成,从而形成若干个连续交错的“U”型管腔,其中将最靠近壳体壁面所形成的“U”型腔体内的两个换热分支管直管段之间设置有直管段侧穿孔壳体,与直管段侧穿孔壳体两端平行连接有连接管段侧孔壳体,直管段侧穿孔壳体与连接管段侧孔壳体构成的封闭腔体,形成气流通道,在气流通道底部与所在的“U”型腔体底部之间间隙的空腔内填充有中间消声材料,紧邻气流通道的“U”型腔体内还填充有中间消声材料,从而沿壳体内壁面至壳体中心按照气流通道“U”型腔体、中间消声材料“U”型腔体的顺序相互交错排列,壳体与倒“S”型换热管所构成的“U”型腔体之外的其他空间均填充有周围消声材料。
在两个直管段侧穿孔壳体相对板面上均匀设置有肋片,直管段侧穿孔壳体所在的直线与换热分支管直管段的圆截面相切,且直管段侧穿孔壳体上的穿孔位于两个平行设置的换热分支管直管段中间。
本发明还具有以下其他技术特点:
进一步地,最靠近壳体内壁面的直管段侧穿孔壳体与壳体壁面的距离为100mm-500mm。
进一步地,构成气流通道的连接管段侧孔壳体平行于换热分支管连接管段,且分别与壳体壁面的距离为100mm-500mm。
进一步地,连续倒“S”型换热管形成的若干个连续交错的“U”型管腔之间间距为100mm-500mm。
进一步地,所述的周围消声材料采用保温型消声材料(导热系数≤0.2W/(K·m)),中间消声材料采用导热系数较大的消声材料(导热系数≥30W/(K·m))。
首先,本发明通过合理地将换热管束置于消声器的消声材料内,其既不影响气流通道面积,也不增加消声器的阻力,同时在换热过程中可以吸收噪声能,从而更好地达到消声效果。其次,本发明在换热过程中,实现了废热回收或空气热湿处理的目的,而又没有占用额外的空间。最后本发明将周围消声材料采用保温型消声材料,从而减少了散热损失;将中间消声材料采用普通型消声材料,增强了换热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三维示意图;
图2是图1的EFGH截面图;
图3是图1的efgh截面图;
图4是本发明的穿孔壳体与换热支管直管段关系位置图;
图5是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案图。
图中各符号分别代表以下含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未经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0912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