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模内注塑电磁共振式无线充电接收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电磁共振无线充电用电器在审
申请号: | 201310412097.2 | 申请日: | 2013-09-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183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05 |
发明(设计)人: | 谢伦卫;谭帅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谢伦卫 |
主分类号: | H02J17/00 | 分类号: | H02J17/00;H02J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3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注塑 电磁 共振 无线 充电 接收 装置 具有 用电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线充电接收装置及可无线充电用电器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是一种模内注塑电磁共振式无线充电接收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电磁共振无线充电用电器。
背景技术
目前,为了方便用电器充电,人们开发出了无线充电技术,该技术的投入使用为移动充电的用电器带来了极大的方便,深受人们的青睐。然而,现有的无线充电用电器,其存在以下三种结构形式:
1、充电线圈单独安装在电器的壳体内腔:由于现有的电器均是偏向于小型超薄化设计,内腔空间大受限制,充电线圈难以增大线圈圈数,影响无线充电的效率,也降低了无线充电的距离:
2、充电线圈单独安装在电器的PCBA板上:现有无线充电用电器产品,由于是把线圈安装在PCBA上,既影响了产品的设计,而且,充电线圈和PCBA办的电路结构会产生互相干扰,影响正常的充电效率和电路的正常运行;
3、充电线圈是贴合安装在底壳上:现有产品(比如说手机,平板电脑等),由于底壳是塑胶的,壳子本身薄且硬度不高,充电线圈安装及其不便,且一旦由于壳体的变形,进而导致充电线圈的变形甚至是失效。
基于以上情况,本申请人认为有必要开拓一种新型的无线充电装置,以克服上述产品的不足之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模内注塑电磁共振式无线充电接收装置,它开拓了一种新型的充电装置,具有结构简单,充电效率高,工作性态稳定、有效延长充电距离的优点。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模内注塑电磁共振无线充电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壳体及磁共振线圈盘,所述磁共振线圈盘通过模内注塑方式嵌入在壳体内,磁共振线圈盘具有输出连接端头和输出连接端头,所述输入连接端头和输出连接端头分别连接有用于向电器充电的充电连接端子。
优选地,上述的模内注塑电磁共振无线充电接收外壳装置,所述输入连接端头位于壳体的内侧、并在壳体(1)内侧外露。
优选地,上述的模内注塑电磁共振无线充电装置,所述充电连接端子设置在产品外表面。
优选地,上述的模内注塑电磁共振无线充电装置,所述磁共振线圈盘为单层螺旋或者多层结构。
优选地,上述的模内注塑电磁共振无线充电装置,所述输入连接端头连接在磁共振线圈盘的中部。
优选地,上述的模内注塑电磁共振无线充电装置,所述输出连接端头连接在磁共振线圈盘的侧沿。
本发明同时还提供了一种电磁共振无线充电用电器,它包括用电器的外壳,所述用电器的外壳包括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模内注塑电磁共振无线充电接收装置,期间,该接收装置的壳体可单独设置在用电器的外壳上,也可与用电器的外壳一体化成型。
产品使用电磁共振的方式进行能量传递,通过电磁共振的方式向产品传输电能,而产品电磁共振线圈盘接收装置内嵌于产品外壳内,线圈盘通过模内注塑方式内嵌产品外壳内,该输入连接端头和输出连接端头可分别用于与电池及PCBA连接的充电连接端子。它同样具有结构简单,充电效率高,工作性态稳定、有效延长充电距离的优点。
本发明所述与现有技术中的无线充电装置及无线充电用电器相比,它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所述的模内注塑电磁共振式无线充电接收装置,它主要利用共振线圈盘实现电磁共振充电的原理,并且,磁共振线圈盘通过模内注塑方式内置嵌入于壳体内,它避免了传统充电线圈外置的不足之处,使产品结构简单,磁共振的充电模式大大提高了充电效率,工作性态稳定、有效延长充电距离。
(2)本发明同时也提供了一种电磁共振无线充电接收装置,使得这种结构模式的用电器摒弃了传统充电线圈设置的壳体内腔的结构,有助于实现产品的微型超薄化结构,并且,由于磁共振线圈盘是模内注塑设置在产品外壳内,大大简化了电器的内腔空间,有效延长用电器的充电距离。并且可以增大充电接收线圈的面积。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所述模内注塑电磁共振式无线充电接收装置的外表面结构图。
附图2为本发明所述模内注塑电磁共振式无线充电接收装置的内表面结构图。
附图3为本发明所述模内注塑电磁共振式无线充电接收装置的透视结构图。
附图4为本发明所述模内注塑电磁共振式无线充电接收装置的磁共振线圈盘结构图。
附图5为本发明所述电磁共振无线充电用电器的具体实施例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谢伦卫,未经谢伦卫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1209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