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动真空排水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310412707.9 | 申请日: | 2013-09-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5330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8 |
发明(设计)人: | 王坤金;刘必东;范建兵;王金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市红日生物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T1/24 | 分类号: | F16T1/24;F16T1/38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项丽 |
地址: | 2155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真空 排水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真空状态下的气液分离装置,尤其是一种在气液分离后能够自动排出液体的自动真空排水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食品、制药等行业中,由浓缩蒸发设备获得的蒸汽先经过冷凝后进入汽水分离装置进行气液分离器,汽水分离装置连接真空泵,分离后的气体经由真空泵排出,而分离后的液体则在与水槽中积聚。当积聚到一定量后,需要停真空系统排液或安装两套收集槽替换使用排液。因此上述设备需要耗费较多的人力以及工时,使得生产效率收到影响,或增加较多投资,复杂操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自动排出气液分离所获得的液体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及简化设备投资的自动真空排水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自动真空排水装置,用于进行气液分离并自动将分离后的液体排出,其包括由上至下通过隔板分隔为上腔和下腔的筒体、设置于所述的筒体上的顶腔,所述的顶腔与所述的上腔之间通过第一联通口相联通,所述的顶腔上开设有与外部相联通的第二联通口,所述的筒体中设置有贯通所述的上腔和所述的下腔且上端与所述的顶腔相联通、下端与所述的下腔相联通的冲气管,所述的上腔所在的筒体上连接有供气液混合物进入所述的筒体的进气口和与真空泵相连接的出气口,所述的隔板处的筒体上连接有与所述的上腔和所述的下腔均相联通的出水口,所述的出水口中设置有与所述的上腔相连接的单向阀,所述的下腔的底部连接设置有止回阀的出液管;所述的顶腔中设置具有支点的杠杆组件,所述的杠杆组件上分别连接有与所述的第一联通口相对应的第一盖体、与所述的第二联通口相对应的第二盖体和在所述的冲气管中延伸的连通棒,所述的连通棒的下端设置浮球;当所述的第一盖体关闭所述的第一联通口时,所述的第二盖体开启所述的第二联通口,当所述的第一盖体开启所述的第一联通口时,所述的第二盖体关闭所述的第二联通口。
优选的,所述筒体上设置有分隔所述的顶腔和所述的上腔的上盖,所述的第一联通口设置于所述的上盖上。
优选的,所述的杠杆组件由所述的支点处划分为第一杠杆部分和第二杠杆部分,所述的第一盖体连接于所述的第一杠杆部分上,所述的第二盖体连接于所述的第二杠杆部分上,所述的连通棒连接与所述的第二杠杆部分上。
优选的,所述的筒体的底部为具有弧面的封头,所述的出液管连接于所述的封头上。
优选的,所述的筒体的底部设置有若干个支撑其的支脚。
本发明工作原理是:气液混合物由进气口进入所述的筒体中并分离为气体和液体,气体通过与所述的真空泵相连接的出气口排出,而液体则通过所述的出水口由所述的上腔流入所述的下腔并在所述的下腔的底部积聚。此时,所述的第一联通口未被所述的第一盖体所关闭,所述的第二联通口则被第二盖体所关闭,从而使得所述的上腔和所述的顶腔相联通并处于近似真空状态。随着液体在所述的下腔底部的积聚,使得所述的浮球上升,进而通过所述的连通棒带动所述的杠杆组件发生转动,而在所述的杠杆组件的驱动下,所述的第一盖体将所述的第一联通口关闭,所述的第二盖体将所述的第二联通口开启,使得所述的顶腔与所述的上腔相分隔,而所述的顶腔和所述的冲气管则与外界相联通而达到外界气压,使得所述的下腔底部的液体在重力的作用下经所述的出液管排出。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发明能够在真空状态下进行气液分离时,自动将分离所得的液体排出,而无需停系统人工操作,节省了人力物力,并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的自动真空排水装置的主视剖视图。
附图2为本发明的自动真空排水装置的俯视图。
附图3为本发明的自动真空排水装置的A部放大视图。
以上附图中:1、筒体;2、上腔;3、下腔;4、顶腔;5、隔板;6、支脚;7、封头;8、上盖;9、长方形管;10、封盖;11、第一联通口;12、第二联通口;13、进气口;14、出气口;15、快开接头;16、真空表接头;17、出水口;18、单向阀;19、出液管;20、止回阀;21、视镜;22、冲气管;23、杠杆组件;24、杆件;25、支撑件;26、支点;27、第一盖体;28、第二盖体;29、连通棒;30、第一连接杆;31、第一盖本体;32、第一长孔;33、第一销轴;34、支撑杆;35、第一定位销轴;36、第一定位长孔;37、第二连接杆;38、第二盖本体;39、顶盖;40、通气孔;41、第二销轴;42、第二长孔;43、第二定位销轴;44、第二定位长孔;45、浮球;46、长孔;47、销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市红日生物设备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市红日生物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1270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