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AAO-生物接触氧化强化脱氮除磷装置及处理低C/N污水的实时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412943.0 | 申请日: | 2013-09-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9681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08 |
发明(设计)人: | 彭永臻;张淼;王淑莹;汪传新;隋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3/30;C02F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海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3 | 代理人: | 刘萍 |
地址: | 10012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aao 生物 接触 氧化 强化 装置 处理 污水 实时 控制 方法 | ||
1.AAO-生物接触氧化强化脱氮除磷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装置包括原水水箱(1)、AAO反应器(2)、中间沉淀池(3)、生物接触氧化池(4)、沉淀区(5)、出水水箱(6)和在线控制箱(7),AAO反应器(2)包括厌氧区(8)、缺氧区(9)和好氧区(10);所述AAO反应器(2)好氧区(10)的出水进入中间沉淀池(3),中间沉淀池(3)经中间进水泵(13)连接生物接触氧化池(4);所述AAO反应器(2)与生物接触氧化池(4)连接处设有密封隔板(16),使两者彼此隔离;所述沉淀区(5)设有溢流口(21)和斜板沉淀区(22),生物接触氧化池(4)与沉淀区(5)通过多孔布水板(19)连通;所述AAO反应器(2)的厌氧区(8)底部设有进水口、污泥回流口和投药口(23),缺氧区(9)的底部设有硝化液回流口;所述在线控制箱(7)连接NH4+传感器(28)、NO3-传感器(29)、NO2-传感器(30)、TP传感器(31),DO传感器(32)和计算机(33);根据各传感器采集到的信号,通过计算机(33)运算输出,在线监测出水水箱(6)中的NH4+、NO3-、NO2-和TP浓度以及生物接触氧化池(4)各格室内的DO浓度。
2.利用权利要求1的AAO-生物接触氧化强化脱氮除磷装置处理低C/N污水,进行实时控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原水从AAO反应器(2)厌氧区(8)的底部进入,同步进入的还有来自中间沉淀池(3)经污泥回流泵(12)回流的沉淀污泥,污泥回流比100%~200%;
2)混合液随后进入缺氧区(9),同时进入的还有经生物接触氧化池(4)充分氧化并完成固液分离的硝化液,硝化液回流比100%~400%;
3)混合液进入好氧区(10),水力停留时间为1.0~2.0h;
4)混合液进入中间沉淀池(3),沉淀时间1.5~2.5h,完成泥水分离后,含有氨氮的上清液经中间进水泵(13)进入生物接触氧化池(4),沉淀污泥回流到AAO反应器(2)的厌氧区(8);
5)中间沉淀池(3)的出水从生物接触氧化池(4)首格的底部进入,完成氨氮的氧化;DO传感器(32)在线采集生物接触氧化池(4)各格室中的溶解氧浓度,前两格溶解氧控制在2.5~4.0mg/L,后两格溶解氧控制在0.5~2.0mg/L,总气量0.1~0.6m3/h;
6)经上述处理后进入沉淀区(5),脱落的生物膜经斜板沉淀区(22)分离后从底部排泥口(20)排出,上清液经溢流口(21)进入出水水箱(6);NH4+传感器(28)、NO3-传感器(29)、NO2-传感器(30)、TP传感器(31)在线采集出水水箱(6)中的氨氮、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和总磷浓度;
7)根据各传感器采集到的信号,通过计算机(33)的运算输出,得到实时控制变量,按照以下四种方案之一进行调整;
A)当NH4+浓度≥2mg/L时,加大曝气量为0.5~0.6m3/h;当NH4+浓度≤0.5mg/L时,减小曝气量为0.3~0.4m3/h;当NH4+浓度≤0.5mg/L且出水亚硝积累率NO2-/NOx-≤30%时,减小曝气量为0.1~0.2m3/h;
B)当TP浓度≥1mg/L,加大硝化液回流比为300%~400%;当TP浓度≤0.2mg/L,减小硝化液回流比为100%~200%;
C)当NO3-+NO2-浓度≥14mg/L时,加大硝化液回流比为300%~400%;当NO3-+NO2-浓度≤6mg/L时,减小硝化液回流比为100%~200%;
D)当NO3-+NO2-浓度≥14mg/L且TP浓度≥1mg/L时,在加大硝化液回流比为300%~400%的同时需投加碳源,调节进水C/N为4~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工业大学,未经北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12943.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