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核-壳结构的掺杂半导体纳米晶量子点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413619.0 | 申请日: | 2013-09-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5090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8 |
发明(设计)人: | 高静;赵飞;李望;吴洪剑;周海;涂丽眉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纳晶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K11/88 | 分类号: | C09K11/88;C09K11/02;B82Y20/00;B82Y30/00;B82Y40/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吴贵明;张永明 |
地址: | 310052 浙江省杭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结构 掺杂 半导体 纳米 量子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具有核-壳结构的掺杂半导体纳米晶量子点,包括Mn掺杂的纳米晶核和壳层,其特征在于,
所述纳米晶核的组成为MnzZn1-zSexS1-x,所述壳层为ZnSeyS1-y,其中,0<x≤1,0≤y<1,0<z≤0.5;
所述纳米晶核的尺寸为2~15nm,所述壳层的尺寸为2~15nm;
所述纳米晶量子点的发射波长为590~630n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晶量子点,其特征在于,0.5≤x≤1,0≤y≤0.5,0.05≤z≤0.5;其中所述纳米晶核的尺寸为2~5nm,所述壳层的尺寸为2~10n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晶量子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晶量子点具有球形形貌和闪锌矿结构,所述纳米晶量子点的粒径分布为4~15n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晶量子点,其特征在于,所述壳层的表面具有配体,所述配体选自含有氨基和/或巯基的脂肪烃、含有氨基和/或巯基的脂肪醇、含有氨基和/或巯基的脂肪酸、含有氨基和/或巯基的脂肪酸酯、氨基和/或巯基修饰的聚乙烯醇、聚丙烯酸、聚马来酸中的一种或多种。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纳米晶量子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晶量子点的吸收带边≤460nm,发射峰半峰宽为30~100nm。
6.一种具有核-壳结构的掺杂半导体纳米晶量子点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制备Mn掺杂的纳米晶核;以及
S2、向所述Mn掺杂的纳米晶核中加入第一配体与单分子含锌含硫前驱体,利用外延生长法在所述Mn掺杂的纳米晶核的表面包覆壳层,然后再加入双分子含锌前驱体,协同生长,得到所述掺杂半导体纳米晶量子点;
所述纳米晶核的组成为MnzZn1-zSexS1-x,所述壳层为ZnSeyS1-y,其中,0<x≤1,0≤y<1,0<z≤0.5;
所述纳米晶核的尺寸为2~15nm,所述壳层尺寸为2~15nm;
所述纳米晶量子点的发射波长在590~630nm;
所述第一配体选自巯基化合物、脂肪酸和脂肪胺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单分子含锌前驱体选自乙基黄原酸锌、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锌和十六烷基黄原酸锌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双分子含锌前驱体选自硬脂酸锌、油酸锌和十一烯酸锌中的一种或多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制备所述Mn掺杂的纳米晶核的步骤包括:
S11、将含Mn金属盐前驱体与非络合溶剂混合,加热至150℃~350℃,使所述含Mn金属盐前驱体溶解,形成含Mn离子溶液;以及
S12、将含Se/S前驱体与所述第一配体混合,之后在270℃~350℃下注入到所述含Mn离子溶液中,得到溶液A;以及
S13、在280℃~350℃下向所述溶液A中注入第二配体和双分子含锌前驱体的混合液,反应1~60分钟,得到所述Mn掺杂的纳米晶核;其中,
所述含Mn金属盐前驱体选自羧酸锰、乙酰丙酮锰、锰的巯醇化合物、锰的络合物和锰的硫醇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非络合溶剂选自烯烃、烷烃、醚类和芳香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含Se/S前驱体选自Se的有机磷化合物溶液、Se的十八烯溶液、S的十八烯溶液、或者S和Se的十八烯混合溶液;
所述第二配体为脂肪胺和十八烯的混合液。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包覆所述壳层的步骤包括:
S21、将含有所述Mn掺杂的纳米晶核的溶液调至50℃~100℃,加入所述第一配体和所述单分子含锌含硫前驱体,反应1~60分钟,形成溶液B;
S22、向所述溶液B中加入所述双分子含锌前驱体,得到溶液C;以及
S23、将所述溶液C升温至150℃~200℃,协同生长10~60分钟,得到所述掺杂半导体纳米晶量子点。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重复所述步骤S2以调整所述壳层的包覆厚度。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将所述步骤S2中制备的含有所述掺杂半导体纳米晶量子点的溶液在200℃~350℃下进行淬火,降温以及分离提纯的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纳晶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杭州纳晶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13619.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