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缆成缆机的放线绞体有效
申请号: | 201310414444.5 | 申请日: | 2013-09-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4093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1 |
发明(设计)人: | 田丽鹏;刘耀舟;张品盛;乔正隆 | 申请(专利权)人: | 兰州众邦电线电缆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13/00 | 分类号: | H01B13/00;H01B13/02 |
代理公司: | 甘肃省知识产权事务中心 62100 | 代理人: | 刘继春 |
地址: | 730070 甘肃省兰***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缆 成缆机 放线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线电缆生产设备技术领域,涉及电线电缆成缆的制造工序使用的设备,具体地说是电缆成缆机的放线绞体。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电线电缆成缆设备,根据转速的不同,成缆机可以分为笼式成缆机和高速笼式成缆机两种。主要用于电力电缆、控制电缆、信号电缆、塑力电缆、橡套电缆等产品的成缆。小型电缆成缆机设计时,在重点考虑满足多芯电缆生产的情况下,如14芯、16芯、19芯、24芯等软电缆和护套电缆的成缆,为保证线盘的上盘数量和工艺要求,成缆机放线绞体的结构较复杂,如常见的18盘笼式成缆机、30盘笼式成缆机等。
随着我国电网建设和城镇化建设的发展,各个行业对小型软电缆、护套电缆的需求不断增加,特别是线芯在6 mm 2/7芯及以下规格的软电缆、护套电缆需量较大,并且大部分客户所需电缆长度较短,交货时间要快。使用常规成缆机如18盘笼式成缆机等大型设备,不仅上盘复杂,因为还需要考虑设备在运行中的平衡性,增设平衡装置,所以整个过程操作复杂,费时费力,增加了工人的劳动强度,生产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省时省力、操作方便的电缆成缆机的放线绞体。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电缆成缆机的放线绞体,包括机座、皮带轮与主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框架式旋转绞体、多组线盘组件;机座包括前机座与后机座,主轴包括前主轴与后主轴,后机座通过轴承安装有后主轴,前机座通过轴承安装有前主轴,框架式旋转绞体由两根纵梁与两根横梁组成矩形主体,两根横梁之间设有多个横撑,两根横梁分别安装于前主轴、后主轴,多组线盘组件逐个安装于横撑与横撑之间、横撑与横梁之间。
线盘组件包括线盘轴、线盘张力盘与线盘;线盘安装于线盘轴,线盘轴的一端、线盘的外侧安装线盘张力盘,线盘张力盘轴向固定设有刹车盘拨杆,刹车盘拨杆的另一端与线盘插入连接。生产过程中,当前方的牵引机拖拽电缆线芯拉动线盘转动时,线盘张力盘通过刹车盘拨杆与线盘同步转动。
机座与后机座均安装在地面,框架式旋转绞体通过前主轴、后主轴安装在前、后机座,多组线盘组件以及框架式旋转绞体与地面相平行。由于框架式旋转绞体为矩形主体,且与地面相平行,快速安装线盘组件的同时,便于穿线芯。
由于现有成缆机的放线绞体部分通常为笼式,其安装的盘具的中轴线与设备中心线垂直,即与地面垂直,通过锥齿轮退扭机构实行退扭;本发明成缆机的放线绞体改进为串联式,其安装的盘具中轴线与设备中心线是平行并且同心的,此结构的退扭不需要锥齿轮退扭,放线绞体部分在开机旋转过程中自动退扭。其生产过程中的显著特点是上、下盘具时方便快捷,设备在高速运转时,离心力较小。
与现有技术笼式成缆机相比较,本发明的特点是:通过改变线盘的安装形式,解决实际生产过程中线盘的重复更换安装使用不方便问题,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本发明主要适用于6mm2/7芯及以下规格小型电缆制造(安装??630/ ??500PN线盘),解决了实际生产过程中线盘的重复上、下更换安装不方便、生产效率低,工人劳动强度高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在我公司已经试运行一年多,用来生产额定电压为450/750V-6 mm2/7芯及以下规格的聚氯乙烯绝缘控制软电缆、普通聚氯乙烯护套电缆等,在成缆工序中,使用方便,生产产能提高30﹪,同时也大大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生产的产品各项技术规格均符合设计要求、质量十分稳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线盘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线盘组件安装于横撑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线盘组件与锁轴的结构关系示意图,
图6是后机架与旋转绞体的后横梁及线盘组件的结构关系示意图,
图7是前机架与旋转绞体的前横梁及线盘组件的结构关系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兰州众邦电线电缆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兰州众邦电线电缆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1444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