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纯钛板坯铸件缺陷探伤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414554.1 | 申请日: | 2013-09-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4319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29 |
发明(设计)人: | 曹占元;杨福正;闭春华;李岗;施锐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钛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9/04 | 分类号: | G01N29/04 |
代理公司: | 昆明大百科专利事务所 53106 | 代理人: | 何健 |
地址: | 651209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纯钛板坯 铸件 缺陷 探伤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钛板坯铸件缺陷检测方法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对钛板坯铸件缺陷检测方法,是依靠目测或其它一些常规方法的探伤检测手段。这些方法要求探伤盲区无法小于8mm;2,某些规格铸件上表面与下表面不平行或存在不规则的曲面,使超声波产生不同程度的反射、折射和散射,使探头在一定程度上接收到的能量降低、超声波能量衰减等,致使无法检出纯钛板坯铸件中是否存在缺陷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正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能够扩大探伤盲区、探头接收到的能量降高、超声波能量不会衰减的纯钛板坯铸件缺陷水浸直探头全自动超声波探伤的方法。
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纯钛板坯铸件缺陷水浸直探头全自动超声波探伤的方法:一.采用全自动水浸超声波探伤避免了手动探伤的生产量少、效率低、速度慢和生产成本高的缺点,数字信号取代模拟信号,使超声波探伤简单、快捷和便于操作,更使超声波探伤更将向智能化、自动化、高效化发展。二 .以水作耦合剂:将不存在不连续缺陷的被测铸件完全浸在水中,采用5~20MHZ直探头并调试探头的入射角:à=15°~20°和延迟,使其能接收的波达到最高后,对被测纯钛板坯铸件进行全面的扫查探伤,探伤时水温保持在20~50℃之间,扫查间距不大于探伤时超声波有效声束的宽度,扫查速度不大于60mm/s,通过超声波图谱观察,如果在检测范围内出现明显的反射波,则确定被检测纯钛板坯铸件中存在缺陷。
本发明的步骤:一.制作人工对比试块、调试灵敏度。二.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填补了纯钛板坯铸件缺陷采用超声波检测技术的应用,是将超声波探测技术应用于实际的工业生产实例中,也是对超声波检测技术的重大发现,更是将超声波检测技术拓展和升华;本发明用于检测纯钛板坯铸件是否存在间断性或连续性的缺陷。
附图说明
图1为采用本发明对钛板坯铸件缺陷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探头;2、探伤池;3、耦合剂;4、钛坯;5、钢轨。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纯钛板坯铸件缺陷水浸直探头全自动超声波探伤的方法:一.采用全自动水浸超声波探伤避免了手动探伤的生产量少、效率低、速度慢和生产成本高的缺点,数字信号取代模拟信号,使超声波探伤简单、快捷和便于操作,更使超声波探伤更将向智能化、自动化、高效化发展。二 .以水作耦合剂:将不存在不连续缺陷的被测铸件完全浸在水中,采用5~20MHZ直探头并调试探头的入射角:à=15°~20°和延迟,使其能接收的波达到最高后,对被测纯钛板坯铸件进行全面的扫查探伤,探伤时水温保持在20~50℃之间,扫查间距不大于探伤时超声波有效声束的宽度,扫查速度不大于60mm/s,通过超声波图谱观察,如果在检测范围内出现明显的反射波,则确定被检测纯钛板坯铸件中存在缺陷。
本发明的步骤:一.制作人工对比试块、调试灵敏度。二.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填补了纯钛板坯铸件缺陷采用超声波检测技术的应用,是将超声波探测技术应用于实际的工业生产实例中,也是对超声波检测技术的重大发现,更是将超声波检测技术拓展和升华;本发明用于检测纯钛板坯铸件是否存在间断性或连续性的缺陷。
实施例一
采用5MHZ直探头并调试探头的入射角为:à=15°; 探伤时水温保持在50℃,扫查间距不大于探伤时超声波有效声束的宽度,扫查速度为50mm/s,通过超声波图谱观察,当在检测范围内出现明显的反射波,则确定被检测纯钛板坯铸件中存在缺陷。
实施例二
采用20MHZ直探头并调试探头的入射角为:à=20°; 探伤时水温保持在20℃,扫查间距不大于探伤时超声波有效声束的宽度,扫查速度为30mm/s,通过超声波图谱观察,当在检测范围内出现明显的反射波,则确定被检测纯钛板坯铸件中存在缺陷。
实施例三
采用15MHZ直探头并调试探头的入射角为:à=18°;探伤时水温保持在35℃,扫查间距不大于探伤时超声波有效声束的宽度,扫查速度为60mm/s,通过超声波图谱观察,当在检测范围内出现明显的反射波,则确定被检测纯钛板坯铸件中存在缺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钛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云南钛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1455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