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奶瓶在审
申请号: | 201310415521.9 | 申请日: | 2013-09-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3644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29 |
发明(设计)人: | 丘伟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丘伟成 |
主分类号: | A61J9/04 | 分类号: | A61J9/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奶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奶瓶。
背景技术
婴儿在使用奶瓶喂食婴儿时,婴儿吸吮奶嘴在口里形成真空,奶瓶内的奶水通过奶嘴流入口中,达到喂食婴儿的目的。在使用奶瓶喂食婴儿时,应尽量避免让婴儿吸入空气,因为吸入过量的空气容易造成婴儿的肠胃不适,甚至腹绞痛;同时还要保证婴儿不需要过度用力就能吸吮到奶瓶内的液体。
但是,当婴儿从奶嘴吮吸液体时,奶瓶内部会因为液体被抽出,令奶瓶内部空腔形成低于环境大气压强的负压,奶瓶内外的空气压强差使得液体有与婴儿吸吮方向相反的方向流动的趋势,使得奶瓶内的液体不能顺畅地从奶嘴流出,婴儿需要使用更大吮吸力度才可吸食到食物,这不但令婴儿感到费力,容易疲倦,还会增加婴儿在吮吸过程中吸入空气的几率。
为解决奶瓶在婴儿吮吸时产生的负压问题,途径之一是要容许外界的空气在婴儿吮吸奶嘴时能进入奶瓶内部腔体,这样,随着液体被抽出,空气就能够及时补充到奶瓶的内部腔体,使得奶瓶内部腔体内的气压始终保持与外部气压一致,避免产生空气压强差,避免对婴儿的吮吸产生阻力。
传统的做法是在奶嘴上位于瓶盖下方位置设置透气用的小孔,以便让空气从外部进入瓶体内部。但是,由于在使用奶瓶时,瓶盖与奶瓶瓶体的敞口端相配合,上述小孔很容易会被瓶体的敞口端遮挡住,外界的空气必须先从奶嘴的透气孔进入瓶体与瓶盖之间的空隙,再进入奶瓶内部。这样,透气孔虽然仍在发挥功用,但效率就相当低,透气的速率很容易就会跟不上婴儿吸吮的速率,不能切合高流量的需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奶瓶,其针对现有的技术奶瓶存在婴儿吮吸费力,容易吸入大量空气的问题,通过其瓶底导入空气,实现其瓶体内外换气的功能,由此形成平衡瓶体内外的气压,帮助婴儿吸取瓶体内的奶水。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奶瓶,其通过瓶底与奶瓶之间存在的空隙,与密封体将空气导入至瓶体内实现换气的功能。
本发明的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奶瓶,包括瓶体、瓶底以及密封体,其中,该瓶体的包括用于安装奶嘴的顶部以及底部,该瓶体可拆卸地安装在该瓶体的底部,该密封体设置在该瓶体与该瓶底之间,该瓶体与该瓶底之间设置有一进气道,该密封体与该瓶底之间设置有一个与该进气道相贯通的容纳空间,而该密封体上设置有用于将容纳空间的空气导入该瓶体内的进气缝隙,当该瓶体的顶部安装奶嘴后,通过奶嘴吮吸装在该瓶体的奶水,于此同时由于瓶体内外存在气压差,空气通过进气道进入该容纳空间,而后通过该进气缝隙进入至该瓶体内。
该底部的外缘向外凸设有一凸壁,该凸壁的外表面设置有外螺纹,该凸壁的底部的内缘向外延伸有一凸环,该瓶底的内侧面设置有可用于螺固该外螺纹的内螺纹,并由该瓶底的内测面与该凸壁的外表面之间确定出该进气道。
该密封体放置在该瓶底的内部,其具有侧壁与底壁,该侧壁设置有用于该凸环插接的环形槽,该凸环插接在该环形槽中,通过该密封体将该瓶体的底部密封,由该底壁的外表面与该瓶底的内底面之间确定出该容纳空间,
该底壁的内表面设置有一空心凸柱,该进气缝隙设置在该空心凸柱上。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在结构上包括瓶体、瓶底以及密封体,其中,该瓶体的包括用于安装奶嘴的顶部以及底部,该瓶体可拆卸地安装在该瓶体的底部,该密封体设置在该瓶体与该瓶底之间,该瓶体与该瓶底之间设置有一进气道,该密封体与该瓶底之间设置有一个与该进气道相贯通的容纳空间,而该密封体上设置有用于将容纳空间的空气导入该瓶体内的进气缝隙,当该瓶体的顶部安装奶嘴后,通过奶嘴吮吸装在该瓶体的奶水,于此同时由于瓶体内外存在气压差,因此,空气通过进气道进入该容纳空间,而后通过该进气缝隙进入至该瓶体内,实现瓶体内外换气的功能,由此形成平衡瓶体内外的气压,帮助婴儿吸取瓶体内的奶水。解决现有的技术奶瓶存在婴儿吮吸费力,容易吸入大量空气的问题,通过其瓶底导入空气,实现其瓶体内外换气的功能,由此形成平衡瓶体内外的气压,帮助婴儿吸取瓶体内的奶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丘伟成,未经丘伟成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1552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供水管网区间压力智能补偿系统
- 下一篇:一种竹炭粘胶扁平丝及其生产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