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频率接收天线及双频率整流天线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310416420.3 申请日: 2013-09-13
公开(公告)号: CN103474778A 公开(公告)日: 2013-12-25
发明(设计)人: 杨雪松;卢萍;王秉中 申请(专利权)人: 电子科技大学
主分类号: H01Q9/04 分类号: H01Q9/04;H01Q13/10;H01Q5/01;H01Q1/48
代理公司: 成都华典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3 代理人: 徐丰;杨保刚
地址: 611731 四川省成*** 国省代码: 四川;5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双频 接收 天线 整流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无线电能传输领域的天线技术,具体涉及一种双频率接收天线及双频率整流天线。

背景技术

无线电能传输,即电能不通过输电线进行能量传输的技术,能够使人们摆脱电线的约束。无线充电传输方式一般可分为电磁感应式,磁场共振式,电波辐射式三种。其中,电波辐射式又称为微波输能(MPT),即电能转换成微波以辐射传输供电,适合远距离传输。1899年,“特斯拉线圈”的问世,为MPT的发展埋下了种子。近代MPT实验完成于1964年,在2.45GHz下用微波驱动直升机,极大地促进了世界各国对MPT技术的研究。1968年,美国开始了空间太阳能发电卫星(SSPS)计划。MPT在无线电能传输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具有巨大的发展前景,广泛应用于电子,医疗,军事等许多领域,受到国内外越来越多的关注。

MPT有下面三个过程:1)微波的产生; 2)微波的发射和传播;3)微波的接收和转换。在整个MPT系统中,主要装置是整流天线,它能够完成MPT的第三个过程,即接收微波并将其转换成直流电。

整流天线是由接收天线与整流电路共同组成的一种新型天线,广泛地运用于微波输能系统中,其主要由接收天线、前置滤波器、整流电路,后置滤波器以及匹配电路组成。在MPT的快速发展下,各种形式的整流天线不断提出。由于频率为2.45GHz的微波在空间传输时衰减最少,因此在最初的MPT中都是用该频率。1970年无线输电的先驱W. C. Brown 以铝条做半波偶极子和传输线,采用肖特基势垒二极管和桥式整流方式,在频率为2.45GHz时,获得了76%的整流效率。由于铝条整流天线接收功率大、质量大,为了减轻重量与节约金属材料,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印刷电路接收整流天线成为研究的重点。1982年, W.C. Brown展示的印刷薄膜天线,整流效率达到了85%。目前,工作在2.45GHz下的整流天线技术比较成熟,能够输出高于65%以上的直流能量。鉴于频率为2.45GHz时系统的尺寸太大,成本偏高,为了减小天线的尺寸,工作于5.8GHz和35GHz的整流天线也相继出现。Tae-Whan Yoo, Kai Chang等人对频率为35GHz的整流天线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发现工作在35GHz下的整流天线虽然可以减少天线尺寸和传输较远的距离,但是其造价昂贵,效率很低使它的应用受到了限制。然而,工作在5.8GHz下的整流天线不仅具有尺寸小的特点,并且还具有高效率传输,衰减小,造价低,更高的频率范围等优点,受到越来越多的青睐。S. S. Bharj, R. Camisa等提出了第一个工作于5.87GHz下的C波段整流天线,其转换效率可高达80%。而后,美国航空航天局就把5.8GHz作为MPT的首选频率,频率为5.8GHz的高效率整流天线也成为了研究热点。

目前,实现双频率和小型化成为了整流天线新的发展趋势。由于频率资源的紧缺现象日趋严重,双频整流天线这个新兴概念的提出,可以缓解这一问题,因此近年来得到了人们的重视。人们对双频整流天线的研究时间还不长,所取得的成果也不太多,而两个频率之间相互影响导致的低整流效率,却已经成为了制约双频率整流天线发展的一个障碍,给天线设计者带来了新的挑战。随着集成电路技术和半导体技术的发展,MPT技术在低功耗电子设备中的应用得到了广泛关注。为了得到紧凑结构的整流天线,许多带有滤波结构的新型接收天线得到了设计者的青睐。近几年,人们对这种结构形式的天线阵列进行了研究,如Fu-Jhuan Hang, Tzong-Chee Yo等人在文章“Design of circular polarization antenna with harmonic suppression for rectenna application”,设计了一个频率为2.45GHz的圆极化天线作为接收天线,此天线具有抑制谐波的作用,可以很好地抑制二次、三次谐波,起到了输入滤波器的作用,这样就可将输入滤波器结构去掉,从而减小整个整流天线的尺寸。现有的技术的整流天线主要有以下几种。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电子科技大学,未经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1642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