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罗拉皮圈有效
申请号: | 201310416554.5 | 申请日: | 2013-09-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6938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25 |
发明(设计)人: | 姚建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熟市建华织造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D01H5/86 | 分类号: | D01H5/86;B32B27/02;B32B27/28;B32B7/12 |
代理公司: | 北京瑞思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41 | 代理人: | 李涛 |
地址: | 2155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罗拉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罗拉皮圈,尤其涉及一种性能稳定、使用寿命持久的新型罗拉皮圈,属于针纺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皮圈是纺纱机器中用以控制纤维运动的皮革或合成橡胶圈状零件,是纺纱机的重要机件之一,一般用于粗纱机和细纱机的牵伸机构中。在精梳毛纺精梳机、无拈粗纱机、罗拉梳理机的分条机构和梳棉机的剥棉装置中,也装有各式皮圈,用以拔取或剥取纤维、输送纤维以及搓拈纤维条,因皮圈大而厚,又称皮板。
在牵伸机构中,罗拉皮圈套在牵伸罗拉和皮圈销上由罗拉带动。罗拉皮圈的规格很多,可以适应各种牵伸机构的需要,其损坏主要有两个原因,其一是皮圈在臭氧、光、热的作用下橡胶分子链发生断裂;其二是皮圈在运转过程中受到反复的机械应力作用引起橡胶的疲劳。为此,人们还必须在罗拉皮圈的内层摩擦系数、组织结构、橡胶种类以及强化层材质等方面进行研发,以得到性能更加稳定,使用寿命更为持久的高性能罗拉皮圈,从而使纺纱生产过程更加的高效、有序。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需求,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罗拉皮圈,该罗拉皮圈采用多层结构设计,层间结合强度高,功能突出,其外层具有良好弹性和光洁度,中间层为皮圈提供了足够的抗拉强度,而里层具有良好的耐磨性以及一定的粘结性,确保了里层与罗拉之间的传动性能稳定,使得罗拉皮圈的使用寿命更为持久,导纱精度更为优良。
本发明是一种新型罗拉皮圈,该罗拉皮圈采用多层复合结构设计,包括外层、中间层和里层,所述的外层和里层均为橡胶材质层,所述的中间层为高强度织物纤维层,所述的外层和里层采用粘胶粘合于中间层的上下两侧,所述的里层由左、右耐磨条和粘性条组成,所述的左、右耐磨条位于粘性条的左右两侧。
在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外层材质选用氯丁橡胶,其成型厚度约为0.4-0.5mm。
在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中间层为涤纶纤维和腈纶纤维的混纺织物层,两者的混纺比例约为80%-85%:15%-20%,机织所得的中间层厚度约为0.3-0.35mm。
在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里层中的左、右耐磨条材质选用顺丁橡胶,粘性条材质选用氯醚橡胶或硅橡胶,里层的成型厚度约为0.5-0.6mm。
在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左、右耐磨条与粘性条在宽度方向的尺寸比约为2:1:2。
在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胶粘为间苯二酚-甲醛树脂与合成橡胶的混合物,合成橡胶的主要成分为苯乙烯、丁二烯和2-乙烯基吡啶。
本发明揭示了一种新型罗拉皮圈,该罗拉皮圈结构设计合理,层间结合强度高,性能突出,其外层具有良好弹性和光洁度,中间层具有足够的抗拉强度,而里层具有良好的耐磨性以及一定的粘结性,确保了里层与罗拉之间的传动平稳性,使得罗拉皮圈的使用寿命更为持久,导纱质量和精度更为优良。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新型罗拉皮圈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部件的标记如下:1、外层,2、中间层,3、里层,4、左、右耐磨条,5、粘性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新型罗拉皮圈的结构示意图;该罗拉皮圈采用多层复合结构设计,包括外层1、中间层2和里层3,所述的外层1和里层3均为橡胶材质层,所述的中间层2为高强度织物纤维层,所述的外层1和里层3采用粘胶粘合于中间层2的上下两侧,所述的里层3由左、右耐磨条4和粘性条5组成,所述的左、右耐磨条4位于粘性条5的左右两侧。
本发明中提及的新型罗拉皮圈中,外层1材质选用氯丁橡胶,其成型厚度约为0.4-0.5mm;中间层2为涤纶纤维和腈纶纤维的混纺织物层,两者的混纺比例约为80%-85%:15%-20%,机织所得的中间层厚度约为0.3-0.35mm;里层3中的左、右耐磨条4材质选用顺丁橡胶,粘性条5材质选用氯醚橡胶或硅橡胶,里层3的成型厚度约为0.5-0.6mm;胶粘为间苯二酚-甲醛树脂与合成橡胶的混合物,合成橡胶的主要成分为苯乙烯、丁二烯和2-乙烯基吡啶。
本发明的具体制备过程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熟市建华织造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常熟市建华织造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1655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大果榕中大环内酯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下一篇:一次性吸收性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