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头孢氨苄生物粘附缓释胶囊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418145.9 | 申请日: | 2013-09-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9908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26 |
发明(设计)人: | 尹莉芳;赵中原;谢丽;张银龙;张陆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药科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9/52 | 分类号: | A61K9/52;A61K31/545;A61P31/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1200 江苏省南京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头孢 生物 粘附 胶囊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本发明属于生物医药领域,涉及头孢氨苄的一种剂型,用于敏感菌所致的急性扁桃体炎、中耳炎、鼻窦炎、支气管炎、肺炎等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及皮肤软组织感染等的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细菌感染是致病菌或条件致病菌侵入血循环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和其他代谢产物所引起的急性全身性感染,临床上以寒战、高热、皮疹、关节痛及肝脾肿大为特征,部分可有感染性休克和迁徙性病灶。
头孢氨苄为美国Eli Lilly公司1970年上市的半合成口服头孢类抗生素,其通过抑制细胞壁的合成,使细胞内容物膨胀至破裂溶解,从而达到杀菌作用。该品为广谱抗生素。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均有抗菌作用,注射后吸收迅速而完全,生物利用率高。特别加入增效抗炎因子,使该品具有标本兼治得效果,其杀菌能力比青霉素类大20倍,比磺胺类大10倍、比喹诺酮类大5倍。
头孢氨苄吸收良好,空腹口服该品0.5g后1小时达血药峰浓度(Cmax),平均为18mg/L;血消除半衰期(t1/2)为0.6~1.0小时,加服丙磺舒可提高血药浓度,t1/2b可延长至1.8小时;肾衰竭时t1/2b可延长至5~30h;新生儿t1/2b为6.3h。该品吸收后广泛分布于各组织体液中;可透过胎盘进入胎儿血循环,产妇羊水;约5%的口服给药量自胆汁排出;血清蛋白结合率为10%~15%;该品体内不代谢,24小时尿中累积排出给药量的80%~90%。
本发明利用制剂学上新技术生物粘附技术延长药物在吸收较好的胃肠道上端的吸收时间,使得制剂在达到缓释效果的同时亦能维持生物利用度等效,减小食物对药物体内过程的影响,从而可减少药物疗效的个体差异。
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头孢氨苄生物粘附缓释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每日服用2次的头孢氨苄生物粘附缓释胶囊,其包括头孢氨苄速释小片和头孢氨苄生物粘附缓释小片两部分,制备方法下:
a.头孢氨苄速释小片的制备:将25mg头孢氨苄(以C16H17N3O4S计),以及按常规加入的填充剂、崩解剂、润滑剂混合均匀,压片,即得;
b.头孢氨苄生物粘附缓释小片的制备:将45mg头孢氨苄(以C16H17N3O4S计),以及按照组合物总重计,15~25重量%生物粘附材料、5~10重量%缓释骨架材料、至少一种惰性稀释剂和按常规加入的润滑剂等混合均匀,压片,即得;
c.头孢氨苄生物粘附缓释胶囊的制备:将头孢氨苄速释小片1片和头孢氨苄生物粘附小片5片灌入同一硬胶囊,即得。
本发明所述的头孢氨苄生物粘附小片,其特征在于生物粘附材料选自卡波姆。
本发明所述的头孢氨苄生物粘附小片,其特征在于缓释骨架材料选自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钠、乙基纤维素、聚维酮等,优选羟丙基甲基纤维素。
本发明所述的头孢氨苄速释小片和生物粘附小片,其特征在于惰性稀释剂选自乳糖,微晶纤维素等。
本发明所述的头孢氨苄速释小片和生物粘附小片,其特征在于润滑剂选择硬脂酸镁。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提供了一种从实质上改善药物在易吸收胃肠道部位粘附的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减少病人服药次数,降低毒副作用、提高患者顺应性。
上述目的及其他目的可凭借本发明得以实现,本发明涉及固体生物粘附缓释口服剂型,该剂型包括250mg头孢氨苄,其中制剂的体外释放率(按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XD第一法,采用篮法装置,在100rpm下于900ml0.1mol/L盐酸溶液中37℃下测定)1小时后释放的头孢氨苄为30~40%,2小时后释放了50~60%,4小时释放了70~80%,8小时释放90%以上。头孢氨苄稳定性呈pH依赖性,除在盐酸中比较稳定外,其余各种介质中均不稳定。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头孢氨苄生物粘附缓释胶囊在0.1mol/L盐酸溶液中释放曲线
图2为实施例2头孢氨苄生物粘附缓释胶囊在0.1mol/L盐酸溶液中释放曲线
图3为实施例3头孢氨苄生物粘附缓释胶囊在0.1mol/L盐酸溶液中释放曲线
图4为实施例4头孢氨苄生物粘附缓释胶囊在0.1mol/L盐酸溶液中释放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药科大学,未经中国药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1814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