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池隔膜吸液率的测试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418684.2 | 申请日: | 2013-09-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1282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15 |
发明(设计)人: | 陈秀峰;陈良;吴术球;杨佳富;王今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星源材质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5/02 | 分类号: | G01N5/0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硕法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21 | 代理人: | 李姝 |
地址: | 518078 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池 隔膜 吸液率 测试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池检测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操作简单、测试精确的电池隔膜吸液率的测试方法。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由正极、负极、隔膜和电解液组成。隔膜置于正、负极之间,主要作用是隔离正、负极,但允许电池内的离子自由通过。电池隔膜的离子传导能力直接关系到电池的整体性能。隔膜的电导率越高,离子单位时间内穿过单位面积隔膜的量越大,此时,电池的充放电性能都会增加。
隔膜的吸液率不仅反映了隔膜与电解液的亲和性,还能够体现隔膜微孔结构的差异。吸液率越高,说明隔膜有较高的孔隙率、较高的通孔率和较好的浸润性,单位体积吸收电解液的量也就越大,电池的内阻就越小,性能更好。因此,隔膜的吸液率是评价隔膜性能的一项重要指标,其测试方法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
目前常用的隔膜吸液率的测试方法为称重法,即通过隔膜吸液前后重量的变化来计算隔膜的吸液率。由于吸液后的隔膜质量称重的误差较大,导致测试结果再现性和准确性较差,测试者的主观性对测试结果影响较大。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隔膜吸液率测试方法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步骤简单、过程易于规范、结果精确度高、可操作性强、测试成本低的隔膜吸液率测试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措施实现的,一种电池隔膜吸液率的测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截取隔膜试样;截取的隔膜试样厚度应均匀,表面平整,面积在1-100cm2;
(2)、测量隔膜试样体积,并记录为V1;试样隔膜的体积测量,通过测厚仪、直尺等测量工具对试样的体积进行测量,为了保证隔膜体积的测试精度,测厚仪的精度至少为1μm;
(3)、将盛有电解液的容器放到电子天平上,读数归零,用细线固定一圆环,待圆环完全浸入悬吊在电解液中后,记录天平读数为M1;
(4)、将隔膜试样固定到圆环上,重复步骤(3),1-180分钟后,记录天平读数为M2;
(5)、代入吸液率的公式L=(ρV1+M1-M2)/V1计算出吸液率L;
其中L为吸液率,单位g/cm3,V1为隔膜试样的体积,M1圆环排开电解液的质量,M2为圆环和隔膜试样被电解液渗透后排开电解液的质量,ρ为电解液的密度。
作为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容器上设置有一容器盖,所述容器盖中心设置有一供细线自由通过的小孔。由于电解液具有挥发性,为了减少电解液挥发对测试结果的影响,在容器上加一容器盖,盖上有一仅供细线通过的小孔。实际测试中,将细线一端拴在圆环上,一端穿过容器盖上的小孔,系在一个玻璃棒上,方便拿取。
作为一种优选方式,称量精度至少为0.0001g。电子天平是常用的称重工具,为了达到测量的准确性,至少要求电子天平的精确度在0.0001g,最好用精确度为0.0001g或更高的天平,测出的数据更加精确。
作为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细线为不吸液性材质细线。为了测量的准确性,所用细线有严格的材质要求,它即不能与电解液发生反应,也不能吸收电解液,并且其质量轻到不足影响到测试结果。
具体的,所述不吸液性材质细线为塑料线或钢丝。
作为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圆环为不吸液性材质或表面涂有不溶于电解液层的金属环。
具体的,所述圆环为实心塑料环或表面涂有聚四氟乙烯的铜环。
作为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圆环及圆环上的隔膜试样悬吊于电解液中,且在液面下2-20mm,所述圆环及圆环上的隔膜试样间隔设置在容器内壁内。圆环及圆环上的隔膜浸入到电解液中的距离与液面保持2-20mm的距离,最好为5-10mm,圆环或隔膜不能与容器壁接触。圆环及隔膜浸入到电解液中,浸入的太浅,浮力太大,浸入的太深,压力增加,都可能导致读数偏差。
优选的,所述步骤(4)中,圆环及圆环上的隔膜试样浸入到电解液中的时间为10-120分钟。圆环或隔膜不能与容器壁接触,由于隔膜浸入到电解液中,其吸收电解液需要有一个过程,常温常压下,隔膜完全吸收电解液需要10-120分钟,时间小于1分钟,吸收不充分,时间大于180分钟,吸收几乎没有变化。
本发明测试的环境优选为恒温恒湿,且无明显的空气流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星源材质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星源材质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1868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