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碱值复合钙基六聚脲润滑脂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310418851.3 | 申请日: | 2013-09-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501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25 |
发明(设计)人: | 段庆华;何懿峰;孙洪伟;张建荣;刘中其;姜靓;陈政;郑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10M169/06 | 分类号: | C10M169/06;C10M177/00;C10N30/06;C10N30/12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刘国平;顾映芬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碱值 复合 钙基六聚脲 润滑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高碱值复合钙基六聚脲润滑脂,其特征在于,以润滑脂重量为基准,包括以下组分:10-70重量%的非牛顿体磺酸钙-环烷酸钙;1-20重量%的高级脂肪酸的钙盐;1-15重量%的小分子无机酸和/或低级脂肪酸的钙盐;0.5-30重量%的聚脲化合物;10-80重量%的基础油,其中,所述聚脲化合物是六聚脲化合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润滑脂,其中,以润滑脂重量为基准,包括以下组分:20-65重量%的非牛顿体磺酸钙-环烷酸钙;2-15重量%的高级脂肪酸的钙盐;2-10重量%的小分子无机酸和/或低级脂肪酸的钙盐;1-20重量%的六聚脲化合物;20-70重量%的基础油。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润滑脂,其中,所述非牛顿体磺酸钙-环烷酸钙是由牛顿体磺酸钙和牛顿体环烷酸钙转化得到的,所述非牛顿体磺酸钙-环烷酸钙的总碱值为250-450mgKOH/g。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润滑脂,其中,所述高级脂肪酸为碳数为8-20的直链脂肪酸或羟基脂肪酸。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润滑脂,其中,所述高级脂肪酸选自月桂酸、棕榈酸、硬脂酸、12-羟基硬脂酸、二十烷基羧酸中的至少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润滑脂,其中,小分子无机酸或低级脂肪酸的分子量小于等于15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润滑脂,其中,所述小分子无机酸选自硼酸、磷酸、硫酸中的至少一种,所述低级脂肪酸选自乙酸、乙二酸、丙酸、丙二酸、丁酸、丁二酸中的至少一种。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润滑脂,其中,所述六聚脲化合物具有以下结构:
其中,R1是烷基、环烷基或芳基,R2是亚烷基或亚芳基,R3是亚芳基、亚烷基或亚环烷基。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润滑脂,其中,R1是苯基或取代的苯基,或碳数为8-24的烷基或环烷基;R2是亚苯基或亚联苯基或碳数为2-12的亚烷基;R3是碳数为6-30的亚芳基、亚烷基或亚环烷基。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润滑脂,其中,R1是苯基或C1-C3烷基或卤素取代的苯基,或碳数为10-18的烷基或环烷基,R2是亚苯基或亚联苯基,或碳数为2-8的亚烷基;R3选自和中的至少一种。
11.权利要求1-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高碱值复合钙基六聚脲润滑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将非牛顿体磺酸钙-环烷酸钙、高级脂肪酸的钙盐、小分子无机酸和/或低级脂肪酸的钙盐、六聚脲化合物和部分基础油混合均匀,在180-230℃恒温炼制,加入余量基础油,加入必要的添加剂,得到成品。
12.一种高碱值复合钙基六聚脲润滑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1)将牛顿体磺酸钙、牛顿体环烷酸钙和基础油混合加热,加入转化剂,升温待物料变稠;
(2)在步骤(1)所得产物中加入石灰或氢氧化钙,加入高级脂肪酸、小分子无机酸和/或低级脂肪酸进行反应,反应后升温脱水;
(3)在步骤(2)所得混合物中加入基础油和二异氰酸酯,然后依次加入单胺、二胺和二异氰酸酯进行反应;
(4)将步骤(3)所得混合物升温到180-230℃恒温炼制,加入基础油,加入必要的添加剂,得到成品。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步骤(1)中,将牛顿体磺酸钙、牛顿体环烷酸钙、基础油混合加热到50-80℃,加入所需的转化剂进行反应,所有转化剂加完后,在80-100℃恒温60-90分钟。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步骤(2)中,在85-100℃下,加入石灰或氢氧化钙的悬浊液,加入高级脂肪酸,搅拌5-20分钟,加入小分子无机酸和/或低级脂肪酸,搅拌5-20分钟,升温至100-120℃脱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18851.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金属切削液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新型生物质致密成型燃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