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去除污水中污染物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419219.0 | 申请日: | 2013-09-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4968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8 |
发明(设计)人: | 李丽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丽萍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6000 山东省临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去除 污水 污染物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环保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去除污水中污染物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人口的日益膨胀和工农业的不断发展,水环境污染事故发生频繁,严重的危害了人、畜的健康乃至生命。许多湖泊和水库因氮、磷的排放造成水体富营养化,严重威胁到人类的生产生活和生态平衡。而氨氮是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因素之一。为了满足公众对环境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国家对氮制订了越来越严格的排放标准,研究开发经济、高效的除氮处理技术已成为水污染控制工程领域研究的重点和热点。虽然有许多方法都能有效地去除氨,如物理方法有反渗透、蒸馏、土壤灌溉;化学法有离子交换法、氨吹脱、化学沉淀法、折点氯化、电渗析、电化学处理、催化裂解;生物方法有硝化及藻类养殖,然而物理方法处理效果不佳,较之化学法,生物方法处理废水有如下优点:1)每种化学用品都是针对性很强的产品,当遇到其他化学物质时就有可能失效,而生物制剂对污染物的去除具有光谱性;2)化学产品可以暂时消除某些有害物质以及掩盖臭味,缺不能阻止有害物质的生成;3)使用化学产品后,水体中会有残留,可能导致二次污染。生物制剂所含天然微生物,不含致病菌和病原体,这些微生物在酶的催化作用下,以污水中的有机营养物质为食物,当污水得到净化后,这些微生物会随污染物的降低而逐渐减少,直至消亡;4)无毒,无腐蚀性,使用方便,基本不需要添加设备或是工程,节省资金投入。
污水主要有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工业污水成分比较复杂,特别是大量的人工合成化合物进入环境,这类物质主要是氨氮类、硫化物以及含磷化合物,由于这些物质本身结构的复杂性,在短时间内不能被微生物分解利用,传统的废水处理方法用活性污泥培养驯化的微生物已不能有效地对这些污染物加以去除,这些物质长期在环境中积累,给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造成很大污染,给人类的身心健康带来很大危害。我国相当一部分工业污染企业宁可受罚也不愿意投资治理废水,即使有污水处理装置运行也极不正常。因此,开发一种建设投资少、运行成本低、处理效率好的污水处理技术迫在眉睫。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有效简单地去除污水中的氨氮硫磷等污染物,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去除污水中污染物的方法,其技术方案是通过如下方法实现的:
一种去除污水中污染物的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复合菌剂的制备:将混合菌液和载体按照1:1的重量比混合,搅拌均匀,然后静置6小时,最后置4℃下低温干燥,干燥后含水量控制在6%,即得;所述载体由竹炭、壳聚糖以及硅藻土按照2:2:1的质量比例混合得到,竹炭的粒径优选10目;
污水预处理:首先将污水经过固液分离器,进行固液分离,去除大块固体颗粒物质,随后液体进入沉淀池,沉淀12小时,再将液体通过圆孔过滤网去除固体絮凝物,圆孔过滤网的圆孔直径为0.1mm,
生物氧化:经圆孔过滤网的液体进入生物反应池,调节pH为7,按每立方米液体每次投加复合菌剂10克,每天投加1次,连续投加一周,最后静置3天,将液体排出。
上述混合菌液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菌混合而成:
红球菌10份,脱氮硫杆菌9份,施氏假单胞菌7份,鞘氨醇单孢菌6份,短小芽孢杆菌5份,黄孢原毛平革菌2份;上述各原料菌的浓度均控制在(1-2)×108个/ml。上述菌种可以是现有技术的常规菌株,
优选地,
所述红球菌为红球菌(Rhodococcusrhodochrous)ATCC15906(例如参考Cloning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Benzoate Catabolic Genes in the Gram-Positive Polychlorinated Biphenyl DegraderRhodococcus sp.Strain RHA1,J.Bacteriol.November2001);
所述脱氮硫杆菌为脱氮硫杆菌(Thiobacillus denitrificans)ATCC25259(例如参考文献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May2007,p.3265-3271);
所述施氏假单胞菌为施氏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tutzeri)CCTCC NO:M209107(例如CN101705202A);
所述鞘氨醇单孢菌为鞘氨醇单孢菌(Sphingomonas sp.)CGMCC NO.4589(例如CN102168054A);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丽萍,未经李丽萍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1921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牙料用粘固粉调和器
- 下一篇:新型电动饲料混合搅拌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