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起重设备安全管理监测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310421057.4 | 申请日: | 2013-09-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44824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25 |
发明(设计)人: | 林祖学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承拓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C15/00 | 分类号: | B66C15/00;B66C13/16;B66C13/4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汉市***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起重 设备 安全管理 监测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起重设备安全管理监测系统。
背景技术:
我国大型起重设备的监测系统,一直由厂家自行安装,国家没有强制要求。以至于大型起重设备安全监测良莠不齐,事故时有发生。
随着工人安全意识的提升,国家的重视,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在2012年5月第一次颁布了“起重机械安全管理系统”标准。虽说只是一份比较笼统的说明,没有细化各项具体指标,但也可以看出国家对这一部分重视程度的加强。
发明内容:
本发明正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起重设备安全管理监测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包括主控器、限位监测模块、防撞监测模块、起重监测模块、运行状态监测模块、姿态监测模块、视频数据叠加模块、连网模块、环境监测模块、电源监测模块、控制模块、机械结构状态监测模块,主控器分别与上述模块相连;
限位监测模块主要用于对可移动机构的移动限位,以防止可移动机构超出范围,引发事故,此模块可以进行开关监测,也可以进行实时监测;
防撞监测模块主要针对同一设备上同一轨道上的移动机构,或在同一轨道上的不同设备之间的防碰撞监测,以避免事故发生,此模块主要是距离实时监测,在达到预先设置的报警点时,声光及时报警通知操作人员注意;
起重监测模块主要用于对起重重量的实时监测,并上传到主控,此模块主要用于超重报警,起重量统计,耗材疲劳度计算;
运行状态监测模块可实时监测设备的每一个状态,每一个工况,此项数据主要用于实时记录设备运行情况,以备特殊情况下调出查询;
姿态监测模块对设备的主要承重部分,进行水平倾斜度,垂直倾斜度,摆动频率、幅度的监测,以预防恶性事故的发生;
视频数据叠加模块可以在实时初频上,叠加用户所需要的数据,使用户可以在自动驾驶时或视力不及的角落进行实景观测;
连网模块用于多机连动、统一监测、集中控制;
环境监测模块可监测温度、湿度、风力、重力,此模块主要用于判断是否适合作;
电源监测模块可以监测主电源,部件电源进行电压,电流,漏电,缺相的监测,一旦出现问题,及时报警,并做相应的处理,避免事故发生;
控制模块主要用于在以上模块监测到异常数据时,对相应的部件进行自动的及时的进行处理;
机械结构状态监测模块主要用于机械联动,机械控制方式的部分进行监测,以补充电信号监测不足的部分。
所述的控制器为平板电脑;可以同时显示大量数据,并配置了触摸屏,方便人机实时交流,除自动记录各种运行情况、状态外,特殊情况也可由人工输入,同时可以在频繁断电,电压不稳的情况下持续运行,而不会造成损坏,不会造成数据丢失。
所述的控制器上还连接有扩展接口,扩展接口预留为工业通用接口,主要用于模块扩展,即可以兼容市场上常见的功能模块,也为后期功能扩展留出接口,以避免重复开发,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将全部模块化设计,不同类型的起重设备,只要更换不同的模块就要可以实现功能,避免资源浪费;
2、本发明在监测设备运行状态的同时,可以对设备进行相应的控制。配合相应的遥控设备,便可以实现无人驾驶;
3、本发明所采用接口全部为工业通用接口,方便功能扩展;
4、本发明可以对设备的每一个状态进行监测(如移动,起吊,下放等),并自动记录起重设备运行的每一个状态,每一个工况,方便用户可以随时了解设备的运行状态,耗材的使用寿命、疲劳度等的计算。在出现事故时,可以根据记录,找到事故原因,事故责任人,可以做到责任分明;
5、本发明预留网络接口,所以设备可以通过工业网络(如工业环网,光纤等)连接在一起,方便统一监控,在实现无人驾驶时,可以统一控制。
、本发明在实现无人驾驶时,所有监测内容用户均可以选择性的和视频叠加在一起,使用户在同一个屏幕上即可以看到实时图像,也可以看到实时的数据、状态。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承拓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武汉承拓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2105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