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变压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10421529.6 | 申请日: | 2013-09-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8086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26 |
发明(设计)人: | 严俊锡;金佑燮 | 申请(专利权)人: | LS产电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F27/28 | 分类号: | H01F27/28;H01F27/30;H01F27/29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信立方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5 | 代理人: | 黄威;徐爱萍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变压器 | ||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变压器。
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变压器是一种通过利用电磁感应现象来改变AC电压或电流的装置。
变压器可以包括用于卷绕初级线圈和次级线圈的绕线筒,以及与绕线筒联接在一起的多个铁心。
由于为了制造这种传统的变压器需要将初级线圈和次级线圈卷绕在绕线筒上的工作,所以增加了工时且工作变得复杂起来。
此外,当施加低电流时,因为热辐射增加,所以通常可以使用采用初级线圈和次级线圈的变压器,但是当施加高电流时,散热是困难的。
发明内容
实施例涉及一种变压器。
在一个实施例中,变压器包括:第一线圈组件,其包括第一铁心、联接至第一铁心的第一绕线筒以及设置在第一绕线筒上的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组件,其联接至第一线圈组件,且包括第二铁心、联接至第二铁心的第二绕线筒以及设置在第二绕线筒上的第二线圈。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变压器包括:第一铁心;安置在第一铁心上的第一绕线筒;安置在第一绕线筒上的第一板式线圈;安置在第一板式线圈上的中间板;安置在中间板上的第二板式线圈;安置在第二板式线圈上的第二绕线筒;以及安置在第二绕线筒上的第二铁心。
在又一个实施例中,变压器包括:第一铁心;安置在第一铁心上的第一绕线筒;连接至第一绕线筒的第一线圈;与第一线圈间隔开的第二线圈;连接至第二线圈的第二绕线筒;以及安置在第二绕线筒上的第二铁心,且在第一绕线筒和第二绕线筒中的至少一个中形成有用来定位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中至少一个的切口部。
在以下附图和说明中阐述了一个以上实施例的详细内容。通过说明书和附图,且通过权利要求书,其他特征将是显而易见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实施例的变压器的立体图;
图2是根据实施例的变压器的平面图;
图3是根据实施例的变压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下绕线筒的下部立体图;
图5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下绕线筒的上部立体图;
图6是沿图4的线A-A所截取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照本发明中的附图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当附图标记表示各图的部件时,应当注意地是,尽管在不同的图中示出相同的部件,但是尽可能地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表示相同的部件。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当判定对与本发明有关的公知技术的详细描述会使本发明的主旨模糊时,则将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此外,在本发明实施例的部件的描述中,可以使用诸如第一、第二、A、B、(a)、(b)等术语。术语仅仅用来区分所述部件与其他部件,并且相应部件的特性、或次序或顺序并不受术语所限制。当公开任意部件被“连接”、“联接”或“链接”至其他部件时,应当理解地是,所述部件可以直接被连接或链接至其他部件,但是另一个部件也可以被“连接”、“联接”或“链接”在相应的部件之间。
图1是根据实施例的变压器的立体图。图2是根据实施例的变压器的平面图。图3是根据实施例的变压器的分解立体图。
参照图1至图3,根据实施例的变压器1可以包括绕线筒11和13、线圈10和12以及铁心14和15。
详细地,线圈10和12可以包括第一板式线圈10和第二板式线圈12。板式线圈10和12均可以包括线圈部分101和在线圈部分101的两端处所设置的多个端子部分102。
作为一个示例,线圈部分101可以具有诸如“U”或“C”的形状,但是线圈部分101的形状并不限于此。在多个端子部分102中一个以上端子部分处可以形成用来连接其他电气部件的一个以上的孔。
第一板式线圈10的任一个端子部分的至少一部分可以在竖直方向(第一板式线圈和第二板式线圈被排列的方向)上与第二板式线圈12的任一个端子部分重叠。相反,第一板式线圈10的另一个端子部分和第二板式线圈12的另一个端子部分可以在竖直方向(第一板式线圈和第二板式线圈被排列的方向)上彼此不重叠。
绕线筒11和13可以包括下绕线筒11(可替换地,第一绕线筒)和上绕线筒13(可替换地,第二绕线筒)。
下绕线筒11和上绕线筒13具有相同的形状且可以被布置为相互对称的。当然,下绕线筒11和上绕线筒13可以具有不同的形状。
第一板式线圈10可以安置于下绕线筒11上。上绕线筒13可以安置于第二板式线圈12上。也就是说,绕线筒11和13用来分别固定板式线圈10和12的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LS产电株式会社,未经LS产电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2152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