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高灯盏花素含量的灯盏花栽培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423126.5 | 申请日: | 2013-09-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778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01 |
发明(设计)人: | 沈锐;赖泳红;蔡倩玮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G1/00 | 分类号: | A01G1/00;A01C1/00;C12N1/14;C12N1/20;C12R1/07;C12R1/465;C12R1/7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50091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高 灯盏 含量 栽培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高灯盏花素含量的灯盏花栽培方法,属中药材种植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灯盏花是菊科植物短葶飞蓬(Erigeron breviscapus(Vant.)Hand-Mazz)的全草, 又名灯盏细辛、灯盏菊等, 主产于云南,是80年代云南发掘的一种特有药用植物。灯盏花具有微寒解毒、祛风除湿、活血化瘀、通经活络、消炎止痛的功效。目前灯盏花注射液在临床上除主要用于心脑血管系统疾病外,在糖尿病、肾病、颈性眩晕、老年性疾病的治疗上也有较好的疗效,已经成为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必备药品之一,定为全国中医院急诊必备中成药,列为国家中药保护品种,在制药行业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研究证明,灯盏花的主要活性成分是灯盏花素(breviscapine,Bre),为黄酮类物质,主要为灯盏乙素(Scutellarin) 和灯盏甲素(Apigenin)。
灯盏花现在虽已实现大规模人工种植,云南省滇南和滇西的红河、文山、玉溪、楚雄、曲靖、大理、丽江等地均有种植基地。一般野生灯盏花的有效成分含量为0.40-0.50%,人工栽培的达到了0.80-2.90%,红河种植的灯盏花的有效成分含量较高,比其他地区高出37%至50%。但种子少,价格高,栽培技术难度大,植株受伤感病死亡率高,植株生物产量低,有效成分含量低,缺少优良品种和较为成熟的栽培技术,严重制约了灯盏花的发展,灯盏花及灯盏花素的产量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目前,要满足市场对灯盏乙素需求的途径除扩大灯盏花种植面积外,如何提高人工种植的灯盏花中灯盏素的含量,是一项很期待解决的关键科学技术问题。
内生菌是指一类在其部分或全部生活史中存活于健康植物组织内部, 而不使宿主植物表现出明显感染症状的微生物。内生菌是植物微生态系统的天然组成部分。前人研究表明,由于植物内生菌与寄主植物的协同进化,内生菌可以产生与寄主植物相同的物质,也可促进寄主植物活性成分的生成或积累、促进寄主植物生长发育、提高寄主对生物胁迫或非生物胁迫的抵抗力等方式,促进优质道地药材的形成,其原理是利用内生菌作为载体,将外源性的基因导入宿主植物。我们前期研究发现:灯盏花的内生菌以镰孢霉属( Fusarium sp.)(真菌) 、交链孢霉属(Alternaria sp.)(真菌)和链霉菌属(Streptom yces)(放线菌)、芽孢杆菌(Bacillus)(细菌)为优势种群,它们具有合成和促进灯盏花合成灯盏花素的能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目前灯盏花人工规模化种植中存在的植株生物产量低、有效成分含量低、植株受伤感病死亡率高等问题,提供一种操作简单、产量高、灯盏花素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优质高产的灯盏花栽培方法。
选择从野生灯盏花植株内分离到的内生菌菌株,人工液态发酵获得混合的内生菌菌液;在播种前用内生菌菌液浸种10-18小时,捞出晾干种子表面水分,后再播种;在移栽时,用内生菌菌液沾根,随沾随栽;其余栽培管理措施同常规,因地制宜。此方法栽培的灯盏花,其药用成分灯盏花素含量提高30%左右,单产增加10%左右,抗逆性增强。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1)选择从野生灯盏花植株内分离保藏的4株产灯盏花素活性高的内生菌:镰孢霉、链霉菌、芽孢杆菌(3株菌均由云南省微生物所分离、鉴定、保藏),采用常规液态发酵工艺单独发酵后,按1:2:2的比例混合为混合内生菌菌液。
(2)整地完成后,在播种前,用上述内生菌菌液在30-35℃浸种10-18小时,捞出晾干种子表面水分后,撒播育苗。
(3)出苗60-80天,在阴天进行移栽。移栽时,起苗后带土采用上述内生菌菌液沾根,随沾随栽。把内生菌菌液加入到定根水中浇透。
(4)按公知的常规栽培方法进行整地、播种、移栽、遮荫、施肥、防病防虫、灌水排水、中耕除草等管理技术措施。
(5)移栽后60-80天(生育期达到130-150天时),灯盏花进入初花期后,及时采收。否则产量和灯盏乙素含量会下降。
使用此发明的栽培方法,其药用成分灯盏花素含量达到3.0%左右,比常规栽培方法提高30%左右;亩产灯盏花药材干品达360千克以上,单产增加20%左右;抗逆性增强,病虫害明显减少。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2012年5月,在昆明小哨云南省农科院药用植物研究所种植基地内,种植30平方米,种子由云南生物谷灯盏花药业有限公司提供。
其中,10平方米采用公知的常规栽培方法,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大学,未经云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2312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