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汽车轮胎压力监测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310423807.1 | 申请日: | 2013-09-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3434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1 |
发明(设计)人: | 李逊;谭杰;黄林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中科苏惠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C23/00 | 分类号: | B60C23/00;B60C23/04;B60C23/20 |
代理公司: | 无锡大扬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8 | 代理人: | 郭丰海 |
地址: | 214174 江苏省无锡***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轮胎 压力 监测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安全预警装置,具体说是可安装在汽车车轮的气门嘴上对轮胎气压、温度进行实时自动监测,并对出现的异常情况进行实时报警的汽车轮胎压力监测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工业的不断发展,交通越来越便利,而随之引发的交通事故也在不断增多,已经给人类的生命和财产带来了极大的威胁。其中,由于轮胎的气压引起的事故比例非常高,尤其在汽车的高速行驶过程中,轮胎故障是所有驾驶者最为担心和最难预防的,也是突发性交通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这就使得人们需要对行驶中车辆的轮胎气压进行关注。据统计,在中国高速公路上发生的交通事故有70%是由于爆胎引起的,而在美国这一比例则高达80%。怎样防止爆胎已成为安全驾驶的一个重要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汽车轮胎压力监测系统,该装置能够在汽车行驶过程中对轮胎气压、温度进行实时自动监测,并对出现的异常情况进行实时报警,可有效减少因爆胎引起的突发性交通事故。
为解决上述问题,采取以下方案:
本发明的汽车轮胎压力监测系统的特点是包括轮胎模块和监视器模块。所述轮胎模块包括MEMS传感器、第一微控制单元、射频天线、时钟及调节器电路和第一电池;所述MEMS传感器与第一微控制单元间、MEMS传感器与第一电池间、第一微控制单元与射频天线间、第一微控制单元与时钟及调节器电路间均通过导线相连接。所述监视器模块包括信号接收器、第二微控制单元、外设接口、显示屏、蜂鸣器、调节电路和第二电池;所述第二微控制单元、第二电池均通过导线与信号接收器相连接,所述外设接口、显示屏、蜂鸣器、调节电路均通过导线与第二微控制单元间相连接。所述轮胎模块中的射频天线与监视器模块中的信号接收器通过无线信号相连接。
其中:所述MEMS传感器采用型号为MPXY8020A的胎压监视传感器;所述第一微控制单元采用Micro-chip公司的型号为PIC16F636的微处理器;所述射频天线采用Maxim公司的型号为MAX1479的发射芯片;所述信号接收器选择Motorola公司的型号为MC33594的接收芯片;所述第二微控制单元采用Motorola公司的48脚MC68HC908GZ16微处理器。
采取上述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由于本发明的汽车轮胎压力监测系统的轮胎模块包括MEMS传感器、第一微控制单元、射频天线等,监视器模块包括信号接收器、第二微控制单元等,使用时将轮胎模块安装在汽车轮胎的气门嘴上,监视器模块置于车厢内,MEMS传感器就能将感应到的轮胎内部的压力、温度数据传送给第一微控制单元,第一微控制单元再将该数据通过射频天线和信号接收器发送给第二微控制单元,第二微控制单元能够将检测到的数据实时显示在显示屏上,如数据出现异常,还能够通过蜂鸣器进行实时报警。这样,可以使得车内人员随时了解车辆的胎压、温度状况,进行提前的事故预防和维护处理,减少因爆胎引起的突发性交通事故的发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汽车轮胎压力监测系统的结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汽车轮胎压力监测系统包括轮胎模块和监视器模块。
所述轮胎模块包括MEMS传感器(采用微电子和微机械加工技术制造出来的新型传感器)、第一微控制单元、射频天线、时钟及调节器电路和第一电池。所述MEMS传感器与第一微控制单元间、MEMS传感器与第一电池间、第一微控制单元与射频天线间、第一微控制单元与时钟及调节器电路间均通过导线相连接。
所述监视器模块包括信号接收器、第二微控制单元、外设接口、显示屏、蜂鸣器、调节电路和第二电池。所述第二微控制单元、第二电池均通过导线与信号接收器相连接,所述外设接口、显示屏、蜂鸣器、调节电路均通过导线与第二微控制单元间相连接。
所述轮胎模块中的射频天线与监视器模块中的信号接收器通过无线信号相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中科苏惠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无锡中科苏惠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2380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金针菇菌糠循环利用技术
- 下一篇:一种基于药品编码的管理及查询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