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级孔镍镧-钛酸锶可见光催化剂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424231.0 | 申请日: | 2013-09-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4704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8 |
发明(设计)人: | 王延吉;贾爱忠;赵新强;李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J23/83 | 分类号: | B01J23/83;B01J35/10 |
代理公司: | 天津翰林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2210 | 代理人: | 赵凤英 |
地址: | 300401 天津市***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级 孔镍镧 钛酸锶 可见 光催化剂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备多级孔镍镧-钛酸锶光催化剂的方法,属于可见光催化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钛酸锶作用一种典型的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是最早用作光催化剂的钙钛矿材料;由于其良好的介电性、耐高压性、热稳定性和催化性能,其广泛应用于光催化、燃料敏化电池等领域。作为催化剂,高效地催化性能需满足大比表面积和高结晶度两方面;从提高催化剂比表面积的角度来提高催化剂的活性,目前有两种比较有效地途径,一种为材料的纳米化,比如CN102658109A公开了一种纳米钛酸锶催化剂,另外也有较多文献报道了制备纳米钛酸锶,但普遍存在工艺复杂、产率低、易发生硬团聚和催化剂的回收利用难等问题。另一种有效提高其比表面积的方法为材料的多孔化,比如Puangpetch等人(J.Mol.Catal.A:Chem.,2008,287,70-79)和Zou等人(Chem.Mater.,2010,22(4):1276-1278.)报道了具有介孔结构的钛酸锶催化剂,CN101092244A和CN102167396A公开了介孔钛酸锶球;然而钛酸锶作为光催化剂只有在激发光源的照射下才能具有催化活性,仅具有介孔结构的钛酸锶催化剂内部并不能受到激发光源的照射,而大尺寸的孔道可以使光束在孔道内发生反射和散射从而有效激发内部活性位。因此,制备同时具有微孔、介孔和大孔的多级孔型钛酸锶光催化剂,利用介孔孔道能有效提高催化剂比表面积的同时利用大孔结构有效地激发催化剂的内部活性位,对于开发高效地光催化剂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钛酸锶的禁带宽度较大(3.2eV),故而其只对能量较高的紫外光具有响应性,对占太阳光谱大部分的可见光没有响应性,这使其使用受到很大限制。在钛酸锶的价带和导带之间掺入杂质能级,实现光子的逐级跃迁,从而降低激发光子所需能量,使其具有可见光响应性能,能够有效地提高其光催化效率,镍镧共掺杂能显著提高其可见光响应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制备具有多级孔结构镍镧-钛酸锶光催化剂的方法。本发明所述方法为积碳硬模板法构造多级孔结构,氮气氛下晶化过程中有机化合物热分解形成积碳作为硬模板支撑孔道结构,晶化结束后氧气氛下较低温度烧除积碳从而得到孔道结构;本发明所合成多级孔镍镧-钛酸锶具有较高比表面积,孔体积,同时具有微孔、介孔和大孔结构。
一种多级孔镍镧-钛酸锶可见光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钛酸正四丁酯与冰乙酸混合均匀得到透明溶液,摩尔比为钛酸正四丁酯:冰乙酸=1∶6~10;
2)在搅拌下,向上述钛酸丁酯的冰乙酸溶液中加入去离子水,搅拌形成澄清透明溶液A,使溶液中Ti4+浓度为0.5-2.0mol/L;
3)分别称量碳酸锶,碳酸镍和碳酸镧,然后将它们加入到去离子水中形成悬浊液,碳酸盐总质量与水的质量比为1∶2-5,然后搅拌条件下缓慢加入柠檬酸溶液,搅拌均匀后得到溶液B;其中,碳酸锶,碳酸镍和碳酸镧总用量为摩尔比(Sr+Ni+La)∶(Ti)=1∶1,镍和镧的摩尔量之和为钛的0.01~10%,镍与镧的摩尔比为1∶1;柠檬酸的用量为摩尔比柠檬酸:金属碳酸盐(碳酸锶,碳酸镍,碳酸镧)=2-5∶1;
4)将A、B溶液在常温下分别搅拌0.5h后,将溶液B缓慢滴加到溶液A中并搅拌均匀,其中A、B溶液的用量由(Sr+Ni+La):(Ti)=1∶1确定,然后加入有机化合物,其中,摩尔比为Ti∶有机化合物中的C=1∶5-50,搅拌条件下水浴65℃恒温密闭搅拌4h,然后敞开体系蒸发得到粘稠的胶体,然后将得到的胶体在120℃烘干得到干凝胶;
5)将上述得到的干凝胶,在氮气环境下快速升温至800℃晶化,并恒温保持6h后冷却;然后再在氧气氛下500℃焙烧半小时,得到多级孔大比表面的镍镧-碳酸锶光催化剂。
所述步骤3)中所用的柠檬酸溶液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35-65%,摩尔比为柠檬酸:金属碳酸盐(碳酸锶,碳酸镍,碳酸镧)=2-5∶1;
所述步骤4)中所用的有机化合物为聚乙二醇、蔗糖、P123、CTAB、淀粉纤维等具有链状结构的有机化合物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步骤5)中氮气氛下焙烧晶化时,升温速率为5~10℃/min,氧气氛下焙烧除积碳时,升温速率1~5℃/min。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工业大学,未经河北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2423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