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外胎跳动度检测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310424245.2 | 申请日: | 2013-09-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38776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2-08 |
发明(设计)人: | 潘林;陈养彬;方继勇;肖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新世纪机器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5/00 | 分类号: | G01B5/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华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31247 | 代理人: | 刘卫宇 |
地址: | 201318 上海市浦东新***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外胎 跳动 检测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的外胎跳动检测技术。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都是在外胎、内胎以及轮毂组装完成后,再对车辆轮胎的跳动度进行检测。由于轮毂也会对车辆轮胎跳动度的最终检测结果产生影响,因此,一旦出现跳动度检测结果不达标的情况,检测人员难以判断是由外胎还是轮毂所造成的,从而对后续的改进带来不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直接检测外胎的跳动度的检测设备,其结构简单,易于操作。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外胎跳动度检测设备,包括:
第一组件,该第一组件包括第一轴承座、设置在第一轴承座上的第一轴承以及第一转动模,第一转动模包括第一轴部和第一模体部,第一轴承套设在第一轴部上,第一模体部与第一轴部相连;
第二组件,该第二组件包括第二轴承座、设置在第二轴承座上的第二轴承以及第二转动模,第二转动模包括第二轴部和第二模体部,第二轴承套设在第二轴部上,第二模体部与第二轴部相连;待测外胎套设在第二模体部上,第一转动模与第二转动模对合时与待测外胎共同形成一密封腔,在第二转动模上设有可向该密封腔充气的气体通道;
驱动机构,用于驱动第一组件移动,以使第一转动模与第二转动模对合。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只需使第一转动模与第二转动模对合,再向外胎充气,然后转动外胎,用百分表就可以直接测量出外胎的跳动度,其操作十分简单、方便。本发明对轮胎跳动度的检测精度在0.1mm以内,精度误差在0.05mm以内,可精确地检测轮胎外胎的跳动精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外胎跳动度检测设备处于初始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外胎跳动度检测设备处于检测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出进一步说明。
请参考图1,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外胎跳动度检测设备,包括第一组件、第二组件、驱动机构和机架4。
第一组件包括第一轴承座11、设置在第一轴承座11上的第一轴承12以及第一转动模13。第一转动模13包括第一轴部131和第一模体部132,第一轴承12套设在该第一轴部131上,第一模体部132与第一轴部131相连。
第二组件包括第二轴承座21、设置在第二轴承座21上的第二轴承22以及第二转动模23。第二转动模23包括第二轴部231和第二模体部232,第二轴承22套设在该第二轴部231上,第二模体部232与第二轴部231相连。待测外胎9套设在第二模体部232上。第一转动模13与第二转动模23对合时(请参考图2)与待测外胎9共同形成一密封腔90。优选地,第一模体部132包括一圆柱形的第一本体部133,第一本体部133靠近第一轴部的一端的周边设有一圈第一凸缘134;第二模体部232包括一圆柱形的第二本体部233,第二本体部233靠近第二轴部的一端的周边设有一圈第二凸缘234,第二凸缘234抵住待测外胎9的底壁;第一本体部133和第二本体部233的外径与外胎9的中心孔91的孔径相等,在第一转动模13与第二转动模23对合时,第一凸缘134压在待测外胎9的顶壁上。最好是,第一模体部132与第二模体部232对合后所形成的合模与轮辋的外形相似,从而更好地实现密封腔90的气密封。图中,第二模体部232的顶面的中间部位设有一凸起部236,第一模体部132的底面的中间位置设有与凸起部233相匹配的凹槽136,当第一转动模13与第二转动模23对合时,凸起部236嵌入于凹槽136内,使第一模体部132与第二模体部232形成凹凸配合。在第二转动模23上设有可向该密封腔充气的气体通道24。气体通道24的一个端口241设置在第二轴部231的底面,另一个端口242设置在第二模体部232的侧面。
驱动机构用于驱动第一组件移动,以使第一转动模13与第二转动模23对合。图中,驱动机构为气缸3,该气缸3的活塞杆31与第一轴承座11相连。
在图1和图2所示出的实施例中,第一组件设置在第二组件的上方。第一模体部132的上端与第一轴部131的下端相连,第二模体部232的下端与第二轴部231的上端相连。第一轴承12和第二轴承22均为角接触轴承。第一轴承座11设有第一中心孔110,该中心孔110的形状为圆柱形,第一轴承12安装在该第一中心孔110内;第二轴承座21设有第二中心孔210,该第二中心孔210的形状为圆柱形,第二轴承22安装在该第二中心孔210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新世纪机器人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新世纪机器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2424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外科手术套管
- 下一篇:一种多核组合式负压真空锅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