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减震弹簧有效
申请号: | 201310425414.4 | 申请日: | 2013-09-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861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01 |
发明(设计)人: | 王成立;周磊磊;邱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F1/08 | 分类号: | F16F1/08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2 | 代理人: | 王立民;吉海莲 |
地址: | 230022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减震 弹簧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减震领域,特别是指一种汽车悬架中的减振器弹簧。
背景技术
为了缓和冲击,在汽车行驶系统中,除了采用弹性的充气轮胎之外,在悬架中还必须装有弹性元件,使车架(或车身)与车桥(或车轮)之间作弹性联系。但弹性系统在受到冲击后,将产生振动。持续的振动易使乘员感到不舒适和疲劳。故悬架还应当具有减振作用,使振动迅速衰减(振幅迅速减小)。为此,在许多结构形式的汽车悬架中都设有专门的减振器。
汽车悬架的弹性元件主要为:钢板弹簧、螺旋弹簧、扭杆弹簧、气体弹簧等。螺旋弹簧广泛地应用于独立悬架,特别是前轮独立悬架中。然而在有些轿车的后轮非独立悬架中,其弹性元件也采用螺旋弹簧。螺旋弹簧与钢板弹簧比较,具有以下优点:无需润滑,不忌泥污;安置它所需的纵向空间不大;弹簧本身质量小。螺旋弹簧本身没有减振作用,因此在螺旋弹簧悬架中必须另装减振器。此外,螺旋弹簧只能承受垂直载荷,故必须装设导向机构以传递垂直力以外的各种力和力矩。
如图1所示,传统悬架前减震弹簧由减震器、螺旋弹簧组成,其中螺旋弹簧1装配在减震器本体2上,通过减震器本体2上焊接的弹簧托3及减震器上端组件4固定,通过螺旋弹簧使车架(或车身)与车桥(或车轮)之间作弹性联系。又通过减震器使弹性系统产生的振动逐渐衰减(振幅迅速减小)。
如图2所示,传统悬架缓冲块的缺点是:线性螺旋弹簧,刚度不发生变化,车辆在空载和满载时使用同样的弹簧刚度,舒适性稍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减震弹簧技术方案,通过本技术方案,取消传统减震弹簧中的线性等螺距螺旋弹簧结构,提高了整车舒适性和操纵稳定性。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减震弹簧,包括有直径相同的螺旋弹簧本体,所述螺旋弹簧本体中相邻两圈之间的螺距不完全相同;自螺旋弹簧底部向顶部方向,相邻两圈弹簧中,上一圈弹簧的最外径均小于下一圈弹簧的外径。
自螺旋弹簧底部向顶部方向,相邻两圈之间的螺距逐渐加大。
自螺旋弹簧底部向顶部方向,相邻两圈弹簧中,上一圈弹簧的最外径均小于下一圈弹簧的外径,但大于下一圈弹簧的内径。
所述螺旋弹簧的顶部至少两圈相邻的弹簧中,上一圈弹簧的最外径均小于下一圈弹簧的内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修改减震弹簧,优化结构,提高了整车舒适性、操纵稳定性和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传统减震弹簧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2为传统螺旋弹簧的刚度曲线;
图3为本发明减震弹簧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减震弹簧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减震弹簧的俯视图;
图6为本发明螺旋弹簧的刚度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应当理解的是,以下的实施例仅是示例性的,仅能用来解释和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不能解释为是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限制。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仅适用于螺旋弹簧。
在本发明中所述的自螺旋弹簧的底部向顶部是指,顶部与车身的距离近,底部与地面距离近。
如图3所示,本发明的悬架前减震弹簧同样由减震器、螺旋弹簧组成,其中螺旋弹簧1装配在减震器本体2上,通过减震器本体2上焊接的弹簧托3及减震器上端组件4固定,通过螺旋弹簧使车架(或车身)与车桥(或车轮)之间作弹性联系。又通过减震器使弹性系统产生的振动逐渐衰减(振幅迅速减小)。
如图4至图6所示,一种减震弹簧,包括有直径相同的螺旋弹簧1,在此处是指将螺旋弹簧伸直,为直径相同的弹性钢筋结构;所述螺旋弹簧中相邻两圈之间的螺距不完全相同,在此处的理解是,将螺旋弹簧以垂直于弹簧中心线的截面分别过每一圈弹簧的中线,相邻两截面之间的距离不同;自螺旋弹簧底部向顶部方向,相邻两圈弹簧中,上一圈弹簧的最外径均小于下一圈弹簧的外径。
自螺旋弹簧底部向顶部方向,相邻两圈之间的螺距逐渐加大。将螺旋弹簧以垂直于弹簧中心线的截面分别过每一圈弹簧的中线,自螺旋弹簧的底部向顶部方向延伸时,相邻两截面之间的距离逐渐加大,在本实施例中,相邻两截面之间的距离为等距加大,在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中,相邻两截面之间的距离可以为不等距增大。
自螺旋弹簧底部向顶部方向,相邻两圈弹簧中,上一圈弹簧的最外径均小于下一圈弹簧的外径,但大于下一圈弹簧的内径。
所述螺旋弹簧的顶部至少两圈相邻的弹簧中,上一圈弹簧的最外径均小于下一圈弹簧的内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2541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甩刀破碎装置及带甩刀破碎装置的多级滚筒烘干机
- 下一篇:冰箱及冰箱的门把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