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背光模块及其组装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425916.7 | 申请日: | 2013-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7440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12 |
发明(设计)人: | 曾仕骏;陈治钰;江震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景智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S8/00 | 分类号: | F21S8/00;F21V17/16;F21V17/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6 | 代理人: | 梁挥;祁建国 |
地址: | 中国台湾桃园县***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背光 模块 及其 组装 方法 | ||
1.一种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壳体,具有一底板与邻接该底板的至少一侧壁,该底板与该侧壁共同形成一容置空间;
一导光板,位于该容置空间中,该导光板具有一底面与邻接该底面的至少一侧面;
一定位件,包含:
一限位板,抵靠该导光板的该侧面;
一支撑板,支撑该导光板的该底面;以及
一连接板,邻接该限位板与该支撑板,且该连接板至少部分抵靠该底板,该连接板与该限位板夹一钝角;以及
一缓冲件,位于该限位板与该连接板背对该导光板的表面上,使得该缓冲件夹置于该壳体与该定位件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连接板包含:
一倾斜部,邻接该限位板,且该倾斜部与该限位板夹该钝角;以及
一连接部,邻接该倾斜部与该支撑板。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连接部与该支撑板夹一锐角,使得该支撑板朝该限位板的方向延伸。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连接部在该底板上的正投影与该支撑板在该底板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叠。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连接部与该支撑板夹一钝角,使得该支撑板朝远离该限位板的方向延伸。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倾斜部在该底板上的正投影与该导光板在该底板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叠。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倾斜部与该连接部的邻接处抵靠该底板。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连接部包含:
一第一次部,邻接该倾斜部;以及
一第二次部,邻接该第一次部与该支撑板。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次部平行于该支撑板。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次部实质垂直于该第一次部。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次部在该底板上的正投影与该支撑板在该底板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叠。
12.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限位板与该倾斜部的整体剖面形状呈V字形,且该缓冲件的剖面形状亦呈V字形。
1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缓冲件贴附于该限位板与该倾斜部背对该导光板的表面上。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支撑板实质平行于该底板。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限位板具有相对的二侧缘,该二侧缘其中的一邻接该连接板,且该二侧缘间的最短距离大于或等于该导光板的厚度的一半。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缓冲件的材质包含橡胶、硅胶、泡棉或上述的组合。
17.一种背光模块的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下列步骤:
将一缓冲件贴附于一定位件的外侧,使该缓冲件位于该定位件的一限位板与邻接该限位板的一连接板上;
将一导光板定位于该定位件相对于该缓冲件的内侧;以及
将该缓冲件、该定位件与该导光板安装于一壳体内,使得该缓冲件夹置于该壳体与该定位件之间。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背光模块的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定位件包含该限位板、一支撑板与邻接该限位板与该支撑板的该连接板;以及
其中将该导光板定位于该定位件相对于该缓冲件的内侧包含:
将该导光板的一侧面抵靠到该限位板,并利用该支撑板支撑该导光板的一底面。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背光模块的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该连接板包含一倾斜部与一连接部,该倾斜部邻接该限位板,且该倾斜部与该限位板夹一钝角,该连接部邻接该倾斜部与该支撑板;以及
其中将该缓冲件贴附于该定位件的外侧包含:
弯折该缓冲件,使得该缓冲件的一部分贴附于该限位板,该缓冲件的另一部分贴附于该倾斜部。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背光模块的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将该缓冲件、该定位件与该导光板安装于该壳体内包含:
将该连接部与该倾斜部的邻接处抵靠至该壳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景智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景智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25916.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大鲵人工繁殖的催产方法
- 下一篇:一种蛋带张紧装置及捡蛋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