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粘性双玻璃丝绕包扁线及其生产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310427238.8 | 申请日: | 2013-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741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25 |
发明(设计)人: | 谢云岩;王琼;桑传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新新线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7/08 | 分类号: | H01B7/08;H01B7/02;H01B3/08;H01B13/00 |
代理公司: | 湘潭市汇智专利事务所 43108 | 代理人: | 颜昌伟 |
地址: | 411101 湖南省湘***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粘性 玻璃丝 绕包扁线 及其 生产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线电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自粘性双玻璃丝绕包扁线及其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现有的低压变压器、电机、电焊机用变压器等产品的线圈所用的绕组线大多使用双玻璃丝绕包线,双玻璃丝绕包线的机电性能较差,其电压在500~600v左右,玻璃丝的附着性低,其拉伸附着性在10%~16%之间,绕制成线圈时,弯曲部分玻璃丝易开裂,特别是绕制成线圈后,在引线头一段需去除绝缘层,露出裸铜导体,主要是以方便裸铜导体的连接,其露出裸铜导体与玻璃丝的接口处,玻璃丝极易散开。
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号201010547969.2)公开的《双玻璃丝包铜扁线及其生产工艺》只是改变玻璃丝节距和绕包角度来实现其附着性的提高,并没有解决玻璃丝绕制成线圈后裸铜导体的连接处玻璃丝易散丝的质量问题,双玻璃丝绕包线的电压值也待提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绝缘性能及耐温性能好、不易发生开裂或散丝等质量问题的自粘性双玻璃丝绕包扁线及其生产工艺。
本发明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粘性双玻璃丝绕包扁线,包括金属导线以及包裹在金属导线外面的绝缘体,所述绝缘体包括三层绝缘材料,由内而外依次为双层玻璃丝与浸渍漆混合的绝缘层和缩醛类胶粘剂层。
所述金属导线为铜扁线或铝扁线,所述绝缘体的厚度为0.06~0.2mm。
一种自粘性双玻璃丝绕包扁线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恒张力放线;
2)将金属导线校直并清洗;
3)双层玻璃丝绕包;
4)将双层玻璃丝绕包线浸渍漆;
5)浸渍漆后烘炉烘烤;
6)涂覆胶粘剂层;
7)冷风冷却;
8)计米,恒张力收线。
上述自粘性双玻璃丝绕包扁线的生产工艺,所述步骤1)中的张力为5~60N。
上述自粘性双玻璃丝绕包扁线的生产工艺,所述步骤2)中的校直采用刻度尺,刻度尺的刻度为2~30mm;清洗装置为尼龙轮,尼龙轮的旋转速度为100~1000rpm。
上述自粘性双玻璃丝绕包扁线的生产工艺,所述步骤3)中玻璃丝采用交叉绕包方式,第一层玻璃丝和第二层玻璃丝绕包方向相反;玻璃丝采用无碱玻璃纤维纱,玻璃丝的支纱为80支纱~360支纱;每一坨玻璃丝的拼丝根数为16~80根;玻璃丝每一坨的绕制方式采用同心式或是偏心式;绕包节距1~15mm,绕包角为5°~35°,绕包的线速度为2.5~4.0m/min。
上述自粘性双玻璃丝绕包扁线的生产工艺,所述步骤4)浸渍漆工艺中,浸渍漆的耐温等级主要分为155级耐温等级和180级耐温等级,其中155级耐温等级的浸渍漆采用环氧类材料,180级耐温等级的浸渍漆采用乙苯醚类、聚酯改性有机硅类、硅氧烷类材料。
上述自粘性双玻璃丝绕包扁线的生产工艺,所述步骤5)采用长度为1.2~2m的烘炉, 烘烤速度为2.5~4.0m/min时,浸渍漆的固化温度为200℃~400℃。
上述自粘性双玻璃丝绕包扁线的生产工艺,所述步骤6)中的胶粘剂采用酚醛、缩醛有机硅类胶粘剂;胶粘剂在130±5℃、时间1小时测量的固体含量为12~25% ,用4号粘度计、在23±2℃温度下测量其粘度为60~120 s,胶粘剂在130~120℃下干燥时间不小于30分钟,胶粘剂的固化温度为120~240℃。
上述自粘性双玻璃丝绕包扁线的生产工艺,所述步骤7)中冷却后扁线的表面温度小于45℃,冷却设备的制冷量为0.7kw~3.0kw,循环风量为560 m3/h~25000m3/h。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自粘性玻璃丝绕包扁线的生产工艺包括如下步骤:恒张力放线→较直和清洗→双层玻璃丝绕包→浸渍漆→烘炉烘烤→涂覆胶粘剂层→冷风冷却→计米→恒张力收线,工艺过程简单,由此工艺生产的自粘性玻璃丝绕包扁线结构简单,绝缘性能及耐温性能好,不易发生开裂、散丝等质量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自粘性双玻璃丝绕包扁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2 为双层玻璃丝绕包交叉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新新线缆有限公司,未经湖南新新线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2723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