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质净化、室内观赏集成化家庭鱼池无效
申请号: | 201310427744.7 | 申请日: | 2013-09-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30116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25 |
发明(设计)人: | 于慧;于芳;王书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文理学院 |
主分类号: | A01K63/00 | 分类号: | A01K63/00;A01K63/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02160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质 净化 室内 观赏 集成化 家庭 鱼池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专利属于养殖水环境保障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集水质净化、室内观赏于一体的家庭鱼池。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提高,室内鱼池逐渐成为人们现代生活日益普及的一部分。目前流行的室内鱼池主要以室内玻璃钢鱼池和阳台人工加工鱼池两种方式为主,然而,不论哪种鱼池都存在以下不足:(1)水质净化能力有限,需要定期换水;(2)景观主体要么是鱼类,要么是水体假山,景观价值的综合性与融合性需要提升;(3)鱼池在定期换水过程中,鱼类粪便的清洗困难。已公开的中国专利展示了几种室内鱼池的改良方法。专利文献CN203105351U“能够自动集污、排污的室内养殖鱼池”提出一种自动集污、排污的室内鱼池,但该鱼池观赏价值还有提高空间;专利文献CN201451057U“一种移动鱼池”发明了一种可以移动的室内鱼池,但该鱼池仍未解决水质保障的问题。因此,发明一种水质净化能力强,不需换水(只需要补充蒸发损失水、排粪损失水分即可),同时具备鱼景、水景相映融合的家庭鱼池是对目前家庭鱼池构建技术的一大补充和完善。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提出一种同时具备高效水质净化能力和高室内观赏价值的家庭鱼池。该鱼池可以实现养殖用水的循环使用,仅需补充由于蒸发、粪便排出损失的水即可,同时,鱼池的分区设计使得鱼池的整体景观价值更高。
发明专利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水质净化、室内观赏集成化家庭鱼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鱼池由景观区(1)、鱼类主活动区(2)、集泥区(3)、卵石隔离区(5)和水质净化区(4)五部分组成;所述鱼池由景观区(1)和鱼类主活动区(2)的池底坡度为2.5%;所述水质净化区(4)长度为1.8米,宽度0.3米,并且分为3个廊道,每个廊道宽0.1米;所述鱼池整体长度2.0米,宽1.0米,深0.4米,水深0.3米;所述卵石隔离区(5)长0.3米,宽0.2米,由粒径2-5cm的鹅卵石填充构成,填充深度0.29米。
卵石隔离区(5)0.29米填充深度的设计,既阻挡了鱼类进入水质净化区(4),又将鱼类大颗粒粪便截留在了集泥区(3),同时,鱼池顶部漂浮物可以随水流进入水质净化区(4)。
水质净化区(4)的廊道型设计增加了水流速度,延长了循环水流的行进路程,同时,廊道底部铺设石灰石,并种植水生植物,强化了水质净化效果。
水质净化区(4)末端水泵(6)的设置,使鱼池水流整体上呈跑道循环态分布。
本发明专利的主要优点如下: 1、实现了家庭鱼池用水的循环使用,可长期运行不用换水;实现了鱼类粪便的自动汇集,解决了鱼池清粪难的问题。 2、鱼池的功能分区化设置,实现了家庭鱼池鱼类养殖与鱼池布景的协同统一,既突出了鱼类景观,又使得鱼池具有家庭盆景的景观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是该鱼池的整体平面布置示意图;图2是鱼池A-A剖面图。
图中:1—鱼池由景观区;2—鱼类主活动区;3—集泥区;4—水质净化区;5—卵石隔离区;6—水泵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图2,该鱼池由景观区(1)、鱼类主活动区(2)、集泥区(3)、卵石隔离区(5)和水质净化区(4)五部分组成。首先,用有机玻璃加工一个2米*1米*0.4米的长方体;其次,将该长方体隔离出1.8米*0.3米的区域作为水质净化区(4),并将水质净化区分隔成宽度为0.1米的廊道;再次,鱼池由景观区(1)和鱼类主活动区(2)加工成底部坡度为2.5%的整体。最后,在水质净化区(4)底部填充石灰石,并种植水生植物;在卵石隔离区(5)填充0.29米深的卵石;在景观区布设假山;在水质净化区(4)末端安装水泵,以将水抽至假山顶部造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文理学院,未经重庆文理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2774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