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内循环流化床土壤重金属洗脱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10428008.3 | 申请日: | 2013-09-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38309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2-22 |
发明(设计)人: | 于慧;于芳;王书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文理学院 |
主分类号: | B09C1/02 | 分类号: | B09C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02160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循环 流化床 土壤 重金属 洗脱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专利属于重金属污染土壤化学修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内循环流化床土壤重金属洗脱装置,尤其适用于重度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异位修复。
背景技术
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和农业生产的重要基础。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由于工业的发展,金属的产量明显增加,由此产生的重金属环境污染问题也随之出现,许多国家开始面临着土壤污染严重阻碍农业生产的问题。据报道,我国受重金属污染的耕地已达3亿亩,且重金属污染已出现工业向农业转移、城区向农村转移、地表向地下转移、上游向下游转移,从水土污染向食品链转移,由污染逐步积累进入污染突发性、连锁性、区域性爆发的态势。因此,寻求经济高效的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技术迫在眉睫。
目前,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修复方法主要有物理修复、化学修复和生物修复等方法。与其他修复方法相比,化学修复方法具有治理效果稳定、周期短、治理彻底等优点,尤其适用于重度污染土壤的快速治理。专利文献CN102225425A “一种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淋洗方法”报道了一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化学修复方法,然而,该方法还停留在在实验室阶段;专利文献CN101704017A“从土壤中萃取重金属离子的方法及其装置”提出了一种针对镉、铬、铜、汞、铅等元素污染土壤的重金属萃取方法,但该方法同样处于实验室阶段。针对土壤重金属污染集中爆发的现状,开发适应生产需求的土壤重金属洗脱技术非常重要。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提出一种与生产技术需求接轨的内循环流化床土壤重金属洗脱装置。该装置可以实现土壤重金属洗脱的连续运行,同时,可以实现土液自动分离,进而回收洗脱后的清洁土壤。
发明专利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内循环流化床土壤重金属洗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由内循环流化床重金属洗脱区和泥液分离区两部分组成,其中,内循环流化床重金属洗脱区由洗脱液入口(1)、受污土壤入口(2)、内循环筒(3)、导流叶轮(4)、传动轴(5)、导流板(6)、电机(7)七部分组成。内循环流化床土壤重金属洗脱装置的泥液分离区是下上折流式结构,分为下向流区和上向流区两部分,深均为3.0米,底部接两个泥斗,泥斗均深0.8米,上向流区域内置两相分离器(10),两相分离器深度为1.5米,经泥液分离区分离后,富含重金属的提取液由泥液分离区上向流区顶部排出,而清洁土壤则收集在泥斗中。内循环流化床重金属洗脱区是内径0.8米、深3.0米的钢砼圆筒结构,圆筒内部靠近底部0.2-1.7米处的中心位置安装内径0.3米、高1.5米的内循环筒(3),同时,内循环筒(3)内中心线位置安装传动轴(5)、导流叶轮(4),并将传动轴(5)顶端与电机(7)相连;在钢砼结构圆筒底部预埋两个直径50mm的U-PVC管分别作为洗脱液入口(1)和受污土壤入口(2)。内循环流化床重金属洗脱区的导流板(6)直径为300mm,可安装在内循环筒正上方20cm和钢砼圆筒结构顶部两个位置,分别实现土壤重金属流化洗脱和沉积土壤排出两个功能。
本发明专利的主要优点如下:(1)、实现了土壤重金属洗脱的连续运行,且洗脱时间、单位时间土壤洗脱量均可以通过受污土壤加入量调节,可满足不同污染类型土壤重金属快速洗脱的操作条件要求;(2)、装置整体实现了土液自动分离,方便了清洁土壤的回收和富含重金属洗液的后续集中处理;(3)、内循环流化床的设置强化了土壤颗粒的摩擦碰撞和土液混合程度,提高了重金属清洗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该装置的整体示意图;图2是装置A-A剖面图。
图中:1—洗脱液入口;2—受污土壤入口;3—内循环筒;4—导流叶轮;5—传动轴;6—导流板;7—电机;8—泥斗Ⅰ;9—泥斗Ⅱ;10—两相分离器。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图2,该装置由内循环流化床重金属洗脱区和泥液分离区两部分组成,其中,泥液分离区由下向流区和上向流区两部分组成;内循环流化床重金属洗脱区由洗脱液入口(1)、受污土壤入口(2)、内循环筒(3)、导流叶轮(4)、传动轴(5)、导流板(6)、电机(7)七部分组成,泥液分离区由泥斗Ⅰ(8)、泥斗Ⅱ(9)和两相分离器组成。首先,加工一内径0.8米、深3.0米的钢砼结构圆筒,圆筒内壁做防腐处理,圆筒内部靠近底部0.2-1.7米处的中心位置安装内径0.3米、高1.5米的内循环筒(3),同时,内循环筒(3)内中心线位置安装传动轴(5)、导流叶轮(4),并将传动轴(5)顶端与电机(7)相连;在钢砼结构圆筒底部预埋两个直径50mm的U-PVC管分别作为洗脱液入口(1)和受污土壤入口(2);导流板(6)为直径300mm的平滑圆弧状结构,装置开始运行阶段,内循环流化床重金属洗脱区底部沉积的土壤较少,导流板(6)安装在内循环筒正上方20cm处,随着运行时间的延长,内循环流化床重金属洗脱区底部沉积的土壤逐渐增多,此时将导流板(6)安装于钢砼结构圆筒顶部10cm处,将沉积的土壤排出,之后再将导流板(6)重新安装在内循环筒正上方20cm处。其次,泥液分离区是与内循环流化床重金属洗脱区毗邻的下上折流式结构,深3.0米,底部接两个泥斗,泥斗均深0.8米;下向流区域边长0.8米,与钢砼结构圆筒共壁;上向流区域内置两相分离器(10),两相分离器深度为1.5米,经泥液分离区两次分离后,富含重金属的提取液由泥液分离区上向流区顶部排出,而清洁土壤则收集在泥斗中。再次,除泥液分离区下向流部分与钢砼结构圆筒共用壁外,钢砼结构圆筒和泥液分离区下向流区的其余外壁均升高0.5米,以作为保护性超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文理学院,未经重庆文理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2800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砷污染土壤的淋洗修复方法
- 下一篇:铅酸蓄电池两联片极板处理一体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