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制备碳系三元网络复合材料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428465.2 | 申请日: | 2013-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9668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08 |
发明(设计)人: | 江奇;和腊梅;蒋雪;赵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1B31/02 | 分类号: | C01B31/02 |
代理公司: | 成都博通专利事务所 51208 | 代理人: | 陈树明 |
地址: | 610031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制备 三元 网络 复合材料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备碳系材料的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制备碳系三元网络复合材料的方法。
背景技术
碳纤维、碳纳米管、石墨烯作为重要的碳系材料,由于其各自独特的物理及化学性质而受到越来越多科学研究者及相关产品生产者的广泛关注。
作为多孔碳家族中具有独特性能的一员,碳纤维为无机高分子纤维,是一种力学性能优异的新材料,它比重不到钢的1/4,抗拉强度却可以达到3500MPa,是钢的7-9倍,其抗拉弹性模量230-430GPa也高于钢。另外,其还具有密度低、变形性高、无蠕变、比热及导电性能介于非金属和金属之间、微孔发达、比表面积大及孔径分布范围窄等优异特点。因此,碳纤维在储能材料,增强材料方面有很大的应用前景。此外,碳纤维兼具纺织纤维的柔软可加工性,使其在基底材料及增强材料领域也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自1991年Iijima发现碳纳米管以来,碳纳米管就以其超强的力学性能,极高的长径比,较高的化学和热稳定性,超强的导电性能、储氢能力、吸附能力及其独特的一维纳米结构所特有的纳米效应,而得到物理界、化学界和材料界以及高新技术产业部门的广泛关注。到目前为止,碳纳米管作为分子导线、纳米半导体材料、催化剂载体、分子吸收剂及近场发射材料等都有了很大的研究进展。作为碳系材料不可或缺的一员,注定其在储能材料领域会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石墨烯于2004年由英国科学家安德烈·杰姆和克斯特亚·诺沃塞洛夫发现,并因此使他们成为2010年的诺贝尔奖获得者。石墨烯是一种由碳原子构成的单层片状结构的材料,其作为碳系同素异形体的基本单元,具有许多奇特的性能,如高的杨氏模量、良好的热导率以及大的比表面积等,其极低的电阻率和极快的电子迁移,使得其有望成为新一代电子元件或晶体管。石墨烯作为一种良好的导体,在制造触控屏幕、光板及太阳能电池方面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碳材料的复合一直是材料界的研发热门,目前碳材料的复合一直集中在如何将碳纳米管与石墨烯复合(Fan Z.J.,Yan J.,Zhi L.J.,Zhang Q.,Wei T.,Feng J.,Zhang M.L.,Qian W.Z.,Wei F..Adv.Mater.2010,22,3723-3728),但目前尚无将碳纤维、石墨烯与碳纳米管制成复合材料的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碳系三元网络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它能有效的获得由碳纤维、石墨烯与碳纳米管组成的碳系三元网络结构复合材料,且获得的复合材料具有优秀的电化学储能性能。
本发明实现其发明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制备碳系三元网络复合材料的方法,其步骤是:
A、碳纤维的纯化处理
将碳纤维用去离子水超声清洗处理,干燥后加入到有机溶剂中,再经超声清洗、干燥处理,得到纯化碳纤维;
B、碳纳米管催化剂的负载
按1:0.1~50的摩尔比配置催化剂与柠檬酸的溶液;取配置好的溶液作为碳纳米管催化剂溶液,并将A步得到的纯化碳纤维在催化剂溶液中进行浸渍,浸渍后将纯化碳纤维在50~500℃条件下进行1~300min的保温处理;
重复以上的浸渍和保温处理1~200次,得到负载有碳纳米管催化剂的纯化碳纤维;
C、碳系二元复合材料的制备
将B步所得的负载有碳纳米管催化剂的纯化碳纤维置入管式电阻炉中部,在氩气或氮气保护下升温;升温到600-1200℃后保温,改通氢气1-350min,随后在600-1200℃下保温,通入碳源气体1-300min;最后在氩气或氮气的保护下冷却至室温,得到碳系二元复合材料;
D、碳系二元复合材料复合氧化石墨烯
配置0.001-100mg/mL的氧化石墨烯溶液,将碳系二元复合材料浸入该溶液中进行1-300min的浸液处理;然后置入马弗炉中、升温至50~300℃保温1~300min,取出、冷至室温;
重复以上的浸液和保温处理1~200次,在碳系二元复合材料上原位复合氧化石墨烯;
E、碳系三元网络复合材料的制备
将D步得到的复合有氧化石墨烯的碳系二元复合材料置入管式电阻炉中部,升温至200-1200℃保温1-300min,最后炉冷至室温,在升温、保温及降温过程中都通入氩气或氮气作为保护气体,即得到碳系三元网络复合材料。
上述A步中的有机溶剂是丙酮、酒精、N-N二甲基甲酰胺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混合物。
上述B步中的催化剂为铁、钴或镍,以及能在600-1200℃下被氢气还原成铁、钴或镍的化合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交通大学,未经西南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2846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