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产油单针藻LB59的获得及应用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310428561.7 申请日: 2013-09-18
公开(公告)号: CN103540533A 公开(公告)日: 2014-01-29
发明(设计)人: 孔任秋;徐旭东;席玮芳;高宏;方仙桃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C12N1/12 分类号: C12N1/12;C11B1/10;A23K1/16;C12R1/89
代理公司: 武汉宇晨专利事务所 42001 代理人: 黄瑞棠
地址: 430072 湖*** 国省代码: 湖北;4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产油 单针藻 lb59 获得 应用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产油微藻的筛选和培养技术,尤其涉及一种产油单针藻LB59的获得及应用。具体地说,本发明是从野外采集水样,通过分离纯化得到一种可作为生产油脂原料的产油藻株。    

背景技术

地球上被鉴定的藻类大约超过40000种,其中一些种类富含油脂。从油藻提取的油脂可以经过与甲醇反应转化为生物柴油,被认为最有可能替代日渐枯竭的石油来源的柴油。其含有的16碳和18碳的脂肪酸对于生物柴油的生产最为有利。藻类的油脂也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可以添加到动物饲料中促进生长。筛选获得容易培养、生长快、产油高的藻种是生产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油藻生物质的关键。早在上世纪70年代,美国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的水生物种计划,就开始利用藻类提取油脂、制备生物柴油的研发工作, 从海洋和湖泊中分离了3000 多种藻类,从中筛选出300 多种生长快、含油高的硅藻、绿藻和蓝藻等藻种,但当时未解决成本问题。世界上其它各国的研究者也都利用各种手段积极地筛选寻找能适应商业化生产的优良藻种。 

当前需要亟待解决以下问题:对生长速率快、油脂含量高的微藻藻株的筛选和遗传改良;低成本、高密度培养体系的建立;高效、低成本光生物反应器的开发;高效率、低成本的采收技术;微藻的高效能源转化技术等。从以上可以看出,对于生长快、容易大量培养、油脂含量高的微藻的选育是当前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近几年,国内多家实验室已经开始分别在科技部、自然科学基金委以及大型企业的资助下,开展大规模采集和筛选高产油藻株的工作,并且取得了一些进展。选自自然生境的微藻往往在温度、光照和盐度适应方面具有一定的抗逆性,适于在开放的跑道池中大量培养生产。 

本发明就是基于以上背景从内蒙野外水体采集、分离和纯化而得到的一个优良的产油藻株。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用于生产微藻油脂的优良藻株不足的问题,提供一种产油单针藻LB59的获得及其应用,即在内蒙野外水域采集水样,分离纯化获得的了一种具有抗逆性、易开放培养的产油微藻,并建立培养和收集等方法。 

一、单针藻LB59的获得 

①样品采集

水样采自内蒙古锡林格勒盟锡林浩特市桃林塔拉分场 G303国道水洼,精确位置为北纬43o54’4.85,东经116o19’32.71。采样时间是2011年7月29日,当天的水温为28.1℃,水样的电导率为0.392 ms/cm,pH为7.45。

②藻种的分离、18S rDNA序列分析和形态鉴定 

水样通过稀释涂平板法在补加8.4g/L碳酸氢钠的BG11培养、分离出单藻落,各藻落少量培养提取总脂在薄层层析板上比较。选含油量较高的一株,通用引物扩增18S rDNA,经克隆后送测序,其序列为SEQ NO.1(见序列表);通过系统关系树构建确定该藻为单针藻属(Monoraphidium)成员(图1);在显微镜下观察其形态符合单针藻属特征,具有片状叶绿体,命名为单针藻LB59(Monoraphidium sp.LB59)(图2);与同属的LB50藻株(另一专利申请)相比,细胞较小,18S rDNA有8个碱基不同(见序列表中方框中的碱基);2013年7月17日将该藻株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中国武汉武汉大学),保藏编号为CCTCC NO:M2013349。 

二、单针藻LB59的培养收集方法 

①培养:采用降低硝酸钠含量的BG11,补加高浓度碳酸氢钠进行培养,培

养基全部成分见表1;

通过试验比较,建立了单针藻LB59培养条件,单针藻LB59培养条件是:光照强度200 μE/m2·s,温度条件30-35℃,培养基为具有0.75 g/L硝酸钠的BG11,补加12.6 g/L碳酸氢钠(培养基全部成分见表1)。以圆形开放式光反应器进行培养(见图3),每天通入二氧化碳1小时,每5天收集1/2的培养细胞,并补充等体积的新鲜培养基,其生长速率能够达到23.6 g/m2d(每天每平米获得的干物质),这样可以长时间持续培养和收集;由于其光合放氧活性在2000 μE/m2·s达到饱和,还可以进一步提高光照强度促进其生长和产油。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2856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