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效生产红芽芋微球茎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429988.9 | 申请日: | 2013-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3527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29 |
发明(设计)人: | 江芹;廖华俊;董玲;陈静娴;汤婷婷;宁志怨;李卫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H4/00 | 分类号: | A01H4/00 |
代理公司: | 安徽合肥华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12 | 代理人: | 余成俊 |
地址: | 230031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效 生产 红芽芋微 球茎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植物组织培养和生物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效生产红芽芋微球茎的方法。
背景技术
植物组织培养是生物工程技术中应用最广泛的技术之一,目前组织培养脱毒与快繁技术在马铃薯、甘薯、甘蔗、草莓等主要经济作物上已成功应用,试管微球茎的诱导在马铃薯、半夏等植物上是一项比较成熟的技术,但在红芽芋生产上试管微球茎的生产未见报道。
红芽芋(Clocasia escalenta Schott)是芋艿的优良品种,即球茎的顶芽和侧芽苞叶为红色故名红芽芋,俗称“芋头”。属单子叶,天南星科,多年生宿根性草本植物,叶卵形,叶柄长而肥大,花黄绿色,地下有肉质球茎,食用部分富含淀粉、蛋白质和脂肪,可作蔬菜或主食。红芽芋因其肉质松、香,极易煮熟,风味独特而久负盛名,深受消费者的青睐。《本草衍义》记载芋头具有吞之开胃,通肠闭,产后煮食之破血,饮其汁,止血、渴;益胃、健脾、宽肠、通便;解毒、散结、化痰、消肿止痛;补中益肝肾、调节中气、添精益髓等功效。因此,红芽芋经济价值高,将其作为药食两用植物,具有良好的开发应用前景。红芽芋无性繁殖,传统种芋的生产,田间多代繁殖,病毒积累,植株种性退化严重。脱毒试管微球茎的应用是解决红芽芋种芋退化、提高红芽芋生产效益的有效技术。本发明同步法即是一种简化培养程序,省略了母苗生根壮苗的培养过程,减少试管苗培养周期,提高接种效率,节省人工,能源,是一种降低试管微球茎生产成本的有效途径。试管微球茎的应用取决于两个关键技术,一是试管微球茎的生产效率是否满足规模化生产要求,二是试管微球茎的生产成本不能过高,前者是前提,在此基础上解决田间配套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效生产红芽芋微球茎的方法。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高效生产红芽芋微球茎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以组织培养的脱毒红芽芋无病毒苗为材料,高蔗糖浓度、短日照和低温的培养条件是诱导试管薯的基本条件, 采用MS培养基,在光照、变温条件诱导、培养下获得试管微球茎。
所述的培养基是MS培养基,不添加任何生长激素,蔗糖浓度为6-8%,光照强度为1500-2000Lx,光周期每天8-10小时,根据红芽芋种芋形成对短日照和低温的敏感的特性,通过光照、变温调节,实现红芽芋的试管微球茎的生产。
所述的红芽芋试管微球茎的诱导培养采用同步法培养,将增殖培养基中具有3-5片叶的单苗或丛生苗直接接种于微球茎诱导培养基上,促使植株基部形成试管微球茎,而3片叶以下的小苗接种在增殖培养基继续增殖培养,周而复始,周年生产。目的是加快试管微球茎的繁殖,缩短生产周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本发明有益效果:
本发明中红芽芋试管微球茎是指在组织培养条件下,以经过茎尖分生组织培养脱去主要病毒的红芽芋脱毒苗为材料,通过控制培养基成分和培养条件及环境温度,诱导形成试管微球茎。生产出来的试管微球茎具有无病毒、体积小、贮藏运输方便等优点,同时,通过同步法繁殖可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具有工厂化周年生产等显著优点,是一项具有产业前景,从根本上解决种芋退化的先进技术。
附图说明
图1为茎尖脱毒。
图2为试管微球茎诱导。
图3为红芽芋单苗诱导的微球茎。
图4为红芽芋试管微球茎。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红芽芋试管微球茎培养基设计:MS培养基,添加蔗糖6%(60g/L),琼脂粉0.3%(3 g/L)配制成固体培养基,调整pH为5.8,每培养瓶装30ml,在121℃高温下20min左右灭菌备用;每瓶接种红芽芋脱毒试管苗6-8株(丛),在光照强度为1500Lx,控制光周期每天8-10小时,培养3个月,平均每株(丛)收获1.5粒,每100个培养瓶累计收获试管微球茎900-1200粒。
实施例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未经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2998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厂房屋顶采光结构
- 下一篇:埋嵌式拦沙网沙埂的施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