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效修复复合菌剂及其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310430142.7 | 申请日: | 2013-09-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8440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01 |
发明(设计)人: | 李捍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C12N1/16;C02F3/34;C12R1/38;C12R1/85;C12R1/265;C12R1/01 |
代理公司: | 北京法思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8 | 代理人: | 高宇 |
地址: | 100012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效 修复 复合 及其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分生物领域,具体涉及高效修复复合菌剂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水体生物链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每个时期都有其特定的生态学特征和固定的结构组成,从而表现出一定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等生态学过程。当外来干扰较弱时,水体生物链会表现出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以维持其固有的结构和功能;当干扰超过其自我调节能力时,生物链结构和功能就会出现较大的变异,甚至出现断链环节。出现断链的水体生物链,其结构和功能一般表现为物种多样性下降、种群调节能力丧失、系统初级生产力下降、物质循环过程受阻、群落结构简化以及物种组成比例失衡等。
污染水体修复、净化高效复合菌剂技术存在的几大难点:如何筛选、分离、选优、组合培养菌剂以及生态系统修复的启动、调试、择机投放等。科学使用高效修复复合菌剂,通过生物链修补单元与湿地群落构建的有机结合在河道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中的应用,可有效地解决富营养化水体污染严重的环境问题,修复了水生态系统功能。
水体富营养化的治理方法概括起来无非是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物理法和化学法中如截污、调水、清淤等,需要建筑大型的构筑物,费用高,化学法絮凝虽然效果明显,但化学污泥产量大,有一定的毒性,会造成二次污染。由于水体底泥营养物质的不断释放,地面各种干湿沉降的增加,物理法和化学法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水华及水体黑臭的问题。因此,随着环保要求的提高和环境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生物修复作为一种低投资、高效益、运行操作方便灵活的水体污染治理技。目前,生物菌剂修复技术应用研究已经起步发展并应用到生产实际当中,已经取得一些研究成果,但大多为国外进口菌剂,如何充分利用我国土著生物而研制的修复、净化菌剂技术在富营养化水体上的应用研究,报道很少。
现有修复技术存在以下缺陷:
1、单一的人工曝气复氧技术,虽然在短期内能有效的改善水体水质,但是存在暂时性、不稳定性以及治标不治本等缺点,并且脱氮除磷效率较低。
2、单一的微生物修复技术。
通过本发明的复合生物修复技术,不仅解决了河水湖泊的水华及黑臭问题,并且极大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研究,利用找到优势微生物,逐步恢复已经断裂的生物链,充分利用大自然的生物自净功能和科研中的微生物技术,让当地生态系统由目前的脆弱逐步变为稳定。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高效修复复合菌剂。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是提供上述高效修复复合菌剂的应用。
高效修复复合菌剂以兼性微生物菌群为主,对氧的需求量不高,水环境底部溶解氧为零或很低时仍可快速地繁殖,并成为水体中的优势菌群。在此过程中,水体微生物群落发生了质的变化,即由厌氧向兼性、好氧过渡。兼性菌及好氧菌群将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快速降解,水质逐步得到改善。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逐步提高,有效抑制了厌氧菌的活性及其繁殖能力。水体表观由黑色逐渐向黄褐色、淡黄色,直至向正常水体色过渡。复合菌剂攻克了水体溶解氧为零或极低时好氧菌增值慢的难点,成功实现了生物链修复技术在水生态系统修复工程的快速启动和稳定运行。
根据本发明的修复复合菌剂包括:红球菌属(Rhodococcus)(保藏编号CGMCC No.3276,CN101748091中公开)、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保藏编号CGMCC No.3277CN101748091中公开)、酵母菌属(Saccharomyces)(保藏编号CGMCC No.3278CN101748091中公开)、以及微球菌属(Micrococcus luteus)(保藏编号CGMCC No。3903CN102329744A中公开),红球菌属(Rhodococcus)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酵母菌属(Saccharomyces)微球菌属(Micrococcus luteus)四株除臭优势菌在复合菌剂中的比例分别为3:3:2:2。他们去除COD分别为88.3%、83.1%、77.5%、76.2%四株菌组合后,处理效果为91.6%;去除TN分别为72.4%、65.2%、55.3%、53.8%.四株菌组合后,处理效果为74.8%,由此可见,复合菌剂在除氮方面产生了协同增效的效果。
本发明使用上述复合菌剂处理黑臭河水,复合菌剂培养基:酵母浸膏10g/L,牛肉膏5g蛋白胨10g/L,,MgSO4·7H2O20g/L,KCL2g/L,NaCL5g/L,pH7.0;25-3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3014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保暖透气针织面料
- 下一篇:一种纺织钢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