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从茶果皮中提取α-淀粉酶抑制剂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433256.7 | 申请日: | 2013-09-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203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22 |
发明(设计)人: | 徐平;章毅;王岳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36/82 | 分类号: | A61K36/82;A61P3/10;A61K131/00 |
代理公司: | 杭州中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12 | 代理人: | 周世骏 |
地址: | 310027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果皮 提取 淀粉酶 抑制剂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α-淀粉酶抑制剂的提取方法,特别涉及一种从茶果皮中提取α-淀粉酶抑制剂的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全球糖尿病人已达1.5亿,预测2025年,可达3亿。其中,我国有5000万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发病年龄呈现年轻化趋势。餐后高血糖是2型糖尿病的一个典型特征。由于2型糖尿病餐后胰岛素分泌峰值延迟,造成肝糖产生及周围组织糖利用异常,导致餐后血糖持续升高,引起葡萄糖毒性,造成心血管系统损伤,对人体健康造成不可逆的伤害甚至引起死亡。所以,控制餐后血糖升高,对于控制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进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α-淀粉酶抑制剂能有效地抑制消化道内唾液及胰淀粉酶的活性,阻碍食物中碳水化合物的水解和消化,从而降低餐后血糖水平。由于临床上使用的阿卡波糖等合成型抑制剂对于肠道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所以,从植物源探寻天然的α-淀粉酶抑制剂成为了国内外研究的热点。
茶果是茶树除茶叶之外的另一重要部位,包括茶果皮、茶籽壳和茶籽仁。随着2010年茶叶籽油被卫生部批准为新资源食品,茶叶籽油加工如火如荼开展,然而,这也导致茶果皮这一加工副产物的大量产生。目前,对于如何有效利用茶果皮资源还鲜见报道。更未见从茶果皮中提取α-淀粉酶抑制剂的报道或专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能有效利用茶果皮资源,且能提取出天然α-淀粉酶抑制剂的方法。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
提供一种从茶果皮中提取α-淀粉酶抑制剂的方法,包括干燥和粉碎茶果皮,具体步骤包括:
步骤A:称取干燥后粉碎的茶果皮,以茶果皮和无水乙醇为1g:20ml~1g:30ml的比例,向茶果皮中加入无水乙醇,并浸泡2~3小时后,离心得到经无水乙醇浸泡过的茶果皮;
步骤B:向步骤A中得到的经无水乙醇浸泡过的茶果皮中加入乙醇水溶液,并保证茶果皮和乙醇水溶液的比例为1g:20ml~1g:30ml,然后在300~350W频率下超声提取3~4小时后离心,得到上清液;所述乙醇水溶液是PH为3.5~4.5、体积浓度为20%~30%的溶液;
步骤C:向步骤B中得到的上清液中加入丙酮,并保证上清液和丙酮的体积比为1:1~3:1,然后进行萃取,得到萃余液;
步骤D:向步骤C中得到的萃余液中加入氯仿,并保证萃余液和氯仿的体积比为1:1~3:1,然后进行萃取,得到萃余液;
步骤E:向步骤D中得到的萃余液中加入正丁醇,并保证萃余液和正丁醇的体积比为1:1~3:1,再进行萃取,得到正丁醇萃取液;
步骤F:将步骤E中得到的正丁醇萃取液真空干燥,即得到从茶果皮中提取的α-淀粉酶抑制剂。
在本发明中,所述步骤A和步骤B中离心的条件是:15000转/分钟,离心25分钟。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超声提取和极性筛选从茶果皮中提取出了一种α-淀粉酶抑制剂,且本发明制备的α-淀粉酶抑制剂是一种天然α-淀粉酶抑制剂,对α-淀粉酶的抑制效果优于阿卡波糖,另外,本发明的技术可以有效提高茶果皮资源的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取的α-淀粉酶抑制剂对α-淀粉酶活性的抑制作用对比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本发明从茶果皮中提取α-淀粉酶抑制剂的方法具体步骤包括:
步骤A:称取干燥后粉碎的茶果皮,以茶果皮和无水乙醇为1g:20ml~1g:30ml的比例,向茶果皮中加入无水乙醇,并浸泡2~3小时后以15000转/分钟离心25分钟,得到经无水乙醇浸泡过的茶果皮。
步骤B:向步骤A中得到的经无水乙醇浸泡过的茶果皮中加入乙醇水溶液,并保证茶果皮和乙醇水溶液的比例为1g:20ml~1g:30ml,然后在300~350W频率下超声提取3~4小时后,以15000转/分钟离心25分钟,得到上清液。所述乙醇水溶液是PH为3.5~4.5、体积浓度为20%~30%的溶液。
步骤C:向步骤B中得到的上清液中加入丙酮,并保证上清液和丙酮的体积比为1:1~3:1,然后进行萃取,得到萃余液。
步骤D:向步骤C中得到的萃余液中加入氯仿,并保证萃余液和氯仿的体积比为1:1~3:1,然后进行萃取,得到萃余液。
步骤E:向步骤D中得到的萃余液中加入正丁醇,并保证萃余液和正丁醇的体积比为1:1~3:1,再进行萃取,得到正丁醇萃取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3325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