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吸热式太阳能热风发电站无效
申请号: | 201310433797.X | 申请日: | 2013-09-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1120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15 |
发明(设计)人: | 吕怀民;胡苏平;戴玉强;张来武;尹凌青;吕屾;吕伯涛;徐晓东;吕晨;徐晓玲;贾丁莉;吕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吕怀民;吕屾 |
主分类号: | F03G6/00 | 分类号: | F03G6/00;F03G6/06;F03G3/00;F03D9/00;F03G7/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9000 广东省珠海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吸热 太阳能 热风 发电站 | ||
1.吸热式太阳能热风发电站包括有重力压升热风通道系统(2)、热风上升做功系统(3),重力压升热风通道系统(2)内部设置有热风上升做功系统(3),在重力压升热风通道系统(2)内部流动有热风工质系统(10);其特征在于:
吸热式太阳能热风发电站还包括有吸热管网系统(50);吸热管网系统(50)的近端连接或者连通重力压升热风通道系统(2)的下部或者底部,吸热管网系统(50)的远端连接或者连通地上附近空气(18.1);与高空的冷空气相比,地上附近空气(18.1)是热空气、即也是一种热风工质系统(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热式太阳能热风发电站,其特征在于:
吸热管网系统(50)设置在下述其中之一种位置,地下、地面、地面上附近、空中、水下、水面、水上、建筑物或构筑物(60)上、建筑物或构筑物(60)外、建筑物或构筑物(60)内;吸热管网系统(50)包括有下述其中之一种系统,直接吸热系统(51),间接吸热系统(52)、混合吸热系统(53);
在吸热管网系统(50)或直接吸热系统(51)或间接吸热系统(52)或混合吸热系统(53)之中,都包括有横向输送热气体管道(55);横向输送热气体管道(55)的近端连接或者连通重力压升热风通道系统(2)的下部或者底部;横向输送热气体管道(55)的远端连接或者连通地上附近空气(18.1),或横向输送热气体管道(55)的远端连接或者连通下述其中之一种设备,直接吸热系统(51)的吸气口(51.1)、间接吸热系统(52)的蒸发吸热设备(52.1);其间接吸热系统(52)或混合吸热系统(53)也是一种空气源热管或热泵传热装置;
在横向输送热气体管道(55)中流动有热气体工质,其热气体工质包括有下述其中之一种,热风工质系统(10)、地上附近空气(18.1)、加热气体(14)、加热空气(14.10)、低沸点气体工质(52.8);其中低沸点气体工质(52.8)的沸点<3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热式太阳能热风发电站,其特征在于:
在重力压升热风通道系统(2)之中,
重力压升热风通道系统(2)至少包括有下述其中之一种系统,抽风竖筒(2.1)、抽风楼筒(2.2)、抽风竖井(2.3)、抽风斜筒(2.4)、抽风平筒(2.5)、抽风平洞(2.6)、抽风斜洞(2.7)、抽风内筒道(2.8)、抽风充气浮空体(2.9);重力压升热风通道系统(2)设置在下述其中之一种位置,山顶(54.1)、山坡(54.2)、山中(54.3)、地上、地中(52)、水中、水下(53)、空中;
在热风上升做功系统(3)之中,
热风上升做功系统(3)至少包括有下述其中一种系统,正压推力做功系统、负压抽力做功系统;在热风上升做功系统(3)之中;热风上升做功系统(3)设置在吸热式太阳能热风发电站内部的温度<1050℃的耐温处;温度<1050℃的耐温处包括有下述其中一种位置,常态空气(18)处、常态水体(19)处、降温空气(20)、<1050℃的加热气体(14)处;其常态空气(18)至少包括有下述其中之一种系统,地上附近空气(18.1)、高空冷空气(18.2);
在热风工质系统(10)之中,
热风工质系统(10)包括有下述其中之一种,常态空气(18)、热气体(14),热气体(14)比常态空气(18)重度小;常态空气(18)或热气体(14)构成了全部或者部分热风工质系统(10);
其热风工质系统(10)至少包括有下述其中之一种,超低温热风(10.1)、低温热风(10.2)、中温热风(10.3)、高温热风(10.4)、超高温热风(10.5);其加热气体(14)至少包括有下述其中一种,超低温加热气体(14.1)、低温加热气体(14.2)、中温加热气体(14.3)、高温加热气体(14.4)、超高温加热气体(14.5);其加热气体(14)至少包括有下述其中之一种,加热空气(14.10)、加热蒸汽(14.15)、加热单质物气(14.20)、加热化合物气(14.30);
其中,超低温热风(10.1)包括有流动的超低温加热气体(14.1),低温热风(10.2)包括有流动的低温加热气体(14.2),中温热风(10.3)包括有流动的中温加热气体(14.3),高温热风(10.4)包括有流动的高温加热气体(14.4),超高温热风(10.5)包括有流动的超高温加热气体(14.5);其中,<60℃的加热气体(14)称之谓超低温加热气体(14.1),60℃-200℃的加热气体(14)称之谓低温加热气体(14.2),200℃-650℃之间的加热气体(14)称之谓中温加热气体(14.3),650℃-1050℃之间的加热气体(14)称之谓高温加热气体(14.4),>1050℃的加热气体(14)称之谓超高温加热气体(14.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吕怀民;吕屾,未经吕怀民;吕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33797.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速钢件的深冷处理工艺
- 下一篇:一种楼房水资源利用发电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