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交交变频装置电流断续非线性补偿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434893.6 | 申请日: | 2013-09-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310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16 |
发明(设计)人: | 姜建国;罗*;徐亚军;王贵峰;吴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M5/257 | 分类号: | H02M5/257 |
代理公司: | 上海汉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36 | 代理人: | 郭国中 |
地址: | 20024***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变频 装置 电流 断续 非线性 补偿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流断续补偿方法,特别涉及一种交交变频装置电流断续非线性补偿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应用于大功率同步电动机调速领域的电力电子变换器为晶闸管交交变频器、晶闸管负载换流交直交变频器和IGBT/IGCT交直交变频器。交交变频传动是一种在大功率(1000kW以上)低速(600r/min以下)范围内广泛采用的交流调速方案,在轧机、矿山卷扬、船舶推进、水泥、风洞等传动领域中已全面取代传统的大功率直流调速,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交交变频器采用的功率器件是晶闸管,晶闸管是开通时刻可控、关断时刻不可控的半控型功率器件,并且实际负载的电感不是无穷大,故当负载电流较小时,变频器输出电流会出现电流断续现象。与电流连续时的移相特性相比,电流断续时的移相特性向触发延迟角α向增大的方向移动,如果仍采取所提到电流连续状态的输出电压控制方法控制触发延迟角,变频器输出电压将严重畸变,输出电流过零不平滑,谐波含量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交交变频装置电流断续非线性补偿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交交变频装置电流断续非线性补偿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整定电流断续的预控角ALP,得到ALP整定值;
步骤2:整定电流断续临界值VCI,得到VCI整定值;
步骤3:根据电流断续程度计算出触发补偿角Δα,具体如下:
根据将ALP与VCI整定值,代入式进行计算,即可得到触发补偿角Δα;
其中,为电流给定值,NFI为调整系数;
步骤4:按照电流连续时的电压控制方法计算出的触发延迟角α*,具体为:
根据电压调制信号ur计算出角α*,采用线性波作为触发器同步信号,根据式计算得到触发延迟角α*;
其中,f(ur)为将电压调制信号代入电压控制方法的计算函数进行计算得到的结果;
步骤5:将触发补偿角Δα与触发延迟角α*相加,得到最终的触发延迟角α,送至触发装置。
优选地,所述步骤1包括如下子步骤:
步骤1.1:调节交交变频装置电流给定值,当电流断续时,读出此时α角;
步骤1.2:用α角减去90°,即得到电流断续的预控角ALP;
步骤1.3:多次测量求得预控角ALP的平均值作为ALP整定值以提高整定精度。
优选地,所述步骤2包括如下子步骤:
步骤2.1:交交变频装置在电流闭环状态下,将电流给定值设为直流量;
步骤2.2:当电流临界连续时,读出电流给定(增大方向)值,即电流断续临界值VCI;
步骤2.3:多次测量求得电流断续临界值VCI的平均值作为VCI整定值以提高整定精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提供的交交变频装置电流断续非线性补偿方法有效地减小了电流断续状态下出现的电压畸变,消除了电压谐波;
(2)相较于分段线性补偿方法,本发明提供的非线性补偿方法精度更高、可以在电流断续阶段实时、精确地进行电流断续补偿,大大消除了交交变频装置输出电压在过零处附近的谐波;
(3)本发明提供的补偿方法简单易行,特别适用于现在常用的数字控制器。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电流断续补偿示意图;
图2为触发补偿角与电流给定值的函数关系图;
图3为无断续补偿时交-交变频器的输出电压与输出电流波形;
图4为加入电流断续补偿后交-交变频器的输出电压与输出电流波形;
图5为电流断续补偿效果硬件实验对比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发明,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发明。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未经上海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3489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