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腰果酚聚氧乙烯醚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436058.6 | 申请日: | 2013-09-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4998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8 |
发明(设计)人: | 万庆梅;王胜利;金一丰;刘志湘;李世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绿科安化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C43/23 | 分类号: | C07C43/23;C07C41/03;C08G65/28 |
代理公司: | 北京京万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40 | 代理人: | 许天易 |
地址: | 312369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腰果 酚聚氧 乙烯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腰果酚聚氧乙烯醚的制备方法,属于有机化学中聚醚类化合物的合成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腰果酚是一种从天然腰果壳油中经先进技术提炼而成,含有大量的活泼单组分酚和少量的二酚,可以代替或者部分代替苯酚用于制造环氧固化剂、液体酚醛树脂、液体或者粉末状的热固性酚醛树脂,用途十分广泛且环保性能突出。腰果酚具有石油酚的活性,它是单羟基苯酚有一个长的含氢基碳链在其间位上,具有来源广泛,可再生性、低毒性和生物降解性等特点。以石油酚合成的烷基酚聚氧乙烯醚在自然环境下不易分解,会造成环境污染,在很多发达国家都是禁用产品。腰果酚代替石油酚合成腰果酚聚氧乙烯醚类表面活性剂,具有耐酸、碱等特性,由于生物降解性好,被称为“绿色”表面活性剂或生物质表面活性剂。
腰果酚的结构为:
R=C15H31 ,
R=C15H29 ,
R=C15H27 ,
R=C15H25 。
由腰果酚的结构可知,腰果酚的间位取代基R主要为十五个碳的碳链,具有饱和、单烯、双烯和三烯的结构,烯键的位置分别为8位、11位和14位。腰果酚易与O2发生反应,其不饱和侧链被氧化成过氧化物。腰果酚及其衍生物在环烷酸催化作用下或经过热处理,其自身的侧链也能相互加成,即加聚反应。腰果酚的酚羟基易被空气氧化成醌类化合物。随着时间的推移,腰果酚的颜色会由于氧化作用而变深。
腰果酚聚氧乙烯醚的合成是以腰果酚为原料,腰果酚苯环上的酚羟基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和环氧乙烷加成反应,生成腰果酚聚氧乙烯醚。在合成腰果酚聚氧乙烯醚的过程中,腰果酚易发生氧化反应或聚合反应,使不饱和侧链受到破坏,双键保护率低,其破坏程度不同生成多种组分的混合物,影响其应用性能。
现有关于腰果酚聚氧乙烯醚的合成技术,中国专利号为:CN101941891,专利名称为:一种合成腰果酚聚氧乙烯醚的方法,介绍了一种合成腰果酚聚氧乙烯醚的方法,用腰果酚和环氧乙烷为原料,氢氧化钾为催化剂,反应后加醋酸中和。此方法制备腰果酚聚氧乙烯醚表面活性剂副产物少,产品色泽好,反应条件温和,原材料价格低廉,但未提到不饱和侧链的保护措施。
中国专利号为:CN102206336B,专利名称为:一种饱和腰果酚聚氧乙烯醚及其制备方法,介绍了一种饱和腰果酚聚氧乙烯醚及其制备方法,将腰果酚先进行加氢反应;过滤、蒸馏与环氧乙烷进行加成反应;调pH值、过滤后减压蒸馏;或者将腰果酚先与环氧乙烷进行加成反应;调pH值、过滤后进行加氢反应,过滤后减压蒸馏。该产品没有混合的不饱和双键结构,具有表面活性且其有稳定的使用性能。但需要加氢反应和加压蒸馏,反应步骤繁琐,加氢过程要用到有机溶剂,易对环境造成污染。
以上两个发明专利均未提及腰果酚聚氧乙烯醚的气味问题。
发明的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腰果酚聚氧乙烯醚的制备方法,使制得的腰果酚聚氧乙烯醚产品具有无臭味的优点,从而拓宽了其应用领域。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腰果酚聚氧乙烯醚的制备方法,以腰果酚(购于上海物竞化工科技有限公司)为原料,在催化剂作用下,与环氧乙烷(购于三江化工)发生聚合反应后,再经活性白土(购于浙江临安其士膨润土化工有限公司)吸附处理后,得到腰果酚聚氧乙烯醚;所述腰果酚聚氧乙烯醚的结构式为:
R=C15H31 ,
R=C15H29 ,
R=C15H27 ,
R=C15H25 ,
n=3~25。
包括如下步骤:1)将腰果酚投入反应釜中,加入催化剂反应;2)待步骤1)反应结束后,采用氮气置换出步骤1)的反应釜中的空气后,控制反应温度和压力,通入环氧乙烷反应,反应完毕后加入醋酸中和;3)在步骤2)反应结束后得到的物料中加入活性白土吸附处理后过滤,制得腰果酚聚氧乙烯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绿科安化学有限公司,未经浙江绿科安化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3605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