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效脱氮除磷污水处理系统及其工艺无效
申请号: | 201310436593.1 | 申请日: | 2013-09-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0863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15 |
发明(设计)人: | 邹伟国;沈昌明;贺晓红;丁玉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092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效 污水处理 系统 及其 工艺 | ||
1.一种高效脱氮除磷污水处理系统,包括相连通的脱氮除磷反应单元和固液分离单元,所述脱氮除磷反应单元包括依次连通的厌氧区、缺氧区和好氧区,所述好氧区与所述缺氧区的输入端通过管路连通,所述固液分离单元包括二沉池,所述好氧区的输出端与所述二沉池的输入端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固液分离单元还包括依次连通的溶气深池和气浮池,所述二沉池的输出端与所述溶气深池的输入端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脱氮除磷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溶气深池的深度为30m~100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效脱氮除磷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溶气深池深度为40m~50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脱氮除磷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浮池通过管路与所述厌氧区的输入端连通。
5.一种采用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污水处理系统的高效脱氮除磷污水处理工艺,步骤如下:
一、厌氧释磷反应:在所述厌氧区,待处理污水与所述气浮池回流到所述厌氧区的浓缩的活性污泥混合发生厌氧释磷反应;
二、反硝化反应:在所述缺氧区,经所述步骤一后的所述厌氧区的出水,与所述好氧区回流到所述缺氧区的硝化液进行反硝化反应;
三、碳氧化、好氧吸磷和硝化反应:在所述好氧区,经所述步骤二后的所述缺氧区的出水,进入所述好氧区进行碳氧化、好氧吸磷和硝化过程,所述好氧区的出水一部分回流至所述缺氧区,另一部分进入所述二沉池;
四、泥水分离:经所述步骤三的好氧区出水在所述二沉池中进行泥水分离;
五、深池溶气:经所述步骤四泥水分离后的泥水混合物回流进入所述溶气深池中完成溶气过程;
六、固液分离:经所述步骤五的泥水混合物进入所述气浮池进行浓缩,所述气浮池表面形成的浓缩的活性污泥回流至所述厌氧区,其余则作为剩余污泥排出系统。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高效脱氮除磷污水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五中,所述二沉池回流的泥水混合物是进入深度为30m~100m的所述溶气深池进行加压溶气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高效脱氮除磷污水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溶气深池的深度为40m~50m。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高效脱氮除磷污水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六中,所述气浮池回流至所述厌氧区的所述浓缩的活性污泥量占所述二沉池回流污泥总量的30%~60%。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高效脱氮除磷污水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浮池回流至所述厌氧区的所述浓缩的活性污泥占所述二沉池回流污泥总量的4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36593.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