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牛蒡挥发油成分分析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437294.X | 申请日: | 2013-09-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7215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25 |
发明(设计)人: | 吕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春发生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0/02 | 分类号: | G01N30/02 |
代理公司: | 天津滨海科纬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11 | 代理人: | 韩敏 |
地址: | 300300 天津***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牛蒡 挥发油 成分 分析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使用同时蒸馏萃取结合GC-MS联用技术测定牛蒡挥发油成分的方法。
背景技术
牛蒡(Arctium lappa L.),别名恶实根、鼠粘根、牛菜等,属于菊科牛蒡属,两年生草本植物。肉质根细长呈圆柱形,长度一般为60~100cm,皮呈黄褐、黑褐等色;肉质为灰白色,稍粗硬,药食两用。具有祛风热、消肿毒,治头晕咽痛、齿痛咳嗽、消渴、痈疥等。研究表明,牛蒡根中含有抗突变、抗肿瘤的物质;牛蒡的甲醇与水提取物具有抗氧化的作用,并认为终止自由基和减少活性氧是牛蒡抗氧化的可能机制。采用气质联用(GCMS)方法对牛蒡的挥发油成分进行了分析,对牛蒡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发明内容
本发明使用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牛蒡挥发性油,再用气相色谱一质谱(GC-MS)法对牛蒡挥发性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旨在为牛蒡的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及科学依据。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牛蒡挥发油成分分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取20g牛蒡样品和100ml去离子水于250ml圆底烧瓶中,加入沸石,连接到同时蒸馏萃取装置,使用加热套加热保持微沸状态,溶剂瓶中加入100ml重蒸无水乙醚,水浴保持微沸,同时蒸馏萃取装置接入冷凝水,连续萃取4h,萃取结束后,取下溶剂瓶,40℃水浴旋转蒸发,除去大部分乙醚溶剂,浓缩至1ml左右溶液,加入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后进0.2μl样品至GC-MS分析鉴定。
优选地,所述GC-MS分析条件为:
色谱柱HP-5MS弹性毛细管柱(60m×0.25μm×0.25mm):载气:He气,流量:lmL/min,进样量为0.2μL,分流模式,分流比为50:1,进样口温度:250℃,溶剂延迟2min;
升温程序:初始温度40℃,保持2min,以3℃/min升至180℃,保持10min,以10℃/min升至250℃,保持20min;
质谱条件:电离方式:EI离子源温度230℃,电子能量70eV,质量扫描范围:33m/z~450m/z,采用扫描方式为全扫描模式。
本发明所具有的有益效果:
同时蒸馏萃取是通过同时加热样品液相和有机溶剂至沸腾来实现的,蒸馏和提取的同时,只需要少量溶剂就可以提取大量样品,香气成分得到浓缩。集蒸馏与萃取于一身,由于提取时间较长,得到的化合物种类最多,能更加全面地反映样品风味轮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不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一种牛蒡挥发油成分分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取20g牛蒡样品和100ml去离子水于250ml圆底烧瓶中,加入沸石,连接到同时蒸馏萃取装置,使用加热套加热保持微沸状态,溶剂瓶中加入100ml重蒸无水乙醚,水浴保持微沸,同时蒸馏萃取装置接入冷凝水,连续萃取4h,萃取结束后,取下溶剂瓶,40℃水浴旋转蒸发,除去大部分乙醚溶剂,浓缩至1ml左右溶液,加入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后进0.2μl样品至GC-MS分析鉴定。
所述GC-MS分析条件为:
色谱柱HP-5MS弹性毛细管柱(60m×0.25μm×0.25mm):载气:He气,流量:lmL/min,进样量为0.2μL,分流模式,分流比为50:1,进样口温度:250℃,溶剂延迟2min;
升温程序:初始温度40℃,保持2min,以3℃/min升至180℃,保持10min,以10℃/min升至250℃,保持20min;
质谱条件:电离方式:EI离子源温度230℃,电子能量70eV,质量扫描范围:33m/z~450m/z,采用扫描方式为全扫描模式。
通过GC-MS分析得到牛蒡挥发油的总离子流图,共分离出68个峰,对总离子流图中的各峰经质谱扫描后得到质谱图,经过NIST98、WILEY质谱数据库进行计算机检索,人工谱图解析,按各色谱峰的质谱裂片图与文献核对,查对有关质谱资料,对基峰、质荷比和相对丰度等方面与标准谱图对照,鉴定了其中的63种成分。
鉴定出的63个组分,占总挥发油量的87.67%,牛蒡挥发油的主要化学成分为亚麻酸甲酯(17.82%),亚油酸(9.26%),三甲基-8-亚甲基-十氢化-2-萘甲醇(7.69%),苯甲醛(7.39%),棕榈酸(6.80%),1,8,11-十七碳三烯(4.46%),乙酸乙酯3.00%,桉叶二烯(2.78%),1-十五醇(2.13%)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春发生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天津春发生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3729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