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离心式吸收电池电解液的方法及设备无效
申请号: | 201310437457.4 | 申请日: | 2013-09-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9003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01 |
发明(设计)人: | 吴国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丹阳琦瑞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36 | 分类号: | H01M2/36 |
代理公司: | 南京正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43 | 代理人: | 沈志海 |
地址: | 212300 江苏省镇***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离心 吸收 电池 电解液 方法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池加工生产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离心式吸收电池电解液的方法及设备。
背景技术
在电池的生产过程中,注入电解液的现有方法基本是手工注液、自然下液,稍微优化的就是真空吸液,而与本发明比较接近离心技术是一个申请号为200510034697.5,名称为一种采用夹具的电池离心注液方法的专利技术,尽管工作时间大大缩短了,但是其实工作效率并不高,而且在吸收的过程中远离离心轴的一端由于离心力的作用吸收电解液比较充分,但是另一端吸收就不是很充分,这也导致了产品的稳定性。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离心式吸收电池电解液的方法及设备,具体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离心式吸收电池电解液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A:将电池壳放入电池壳放置室,将电解液通过输送管加至电池壳内;
步骤B:旋转底盘,使电池壳围绕电解液储放室旋转;
步骤C:旋转电池壳放置室,使其绕自身轴心旋转,带动电池壳转动;
步骤D:工作一段时间,停止工作,完成吸液,取出电池壳。
进一步的改进在于:在所述步骤A和步骤B之间加一步骤E,将电池壳放置室远离电解液储放室倾斜30-45度,由托架支撑。
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步骤B中底盘旋转速度为200-300转/分钟,所述步骤C中电池壳放置室自转转速为1200-1500转/分钟。
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步骤D中的工作时间为15-20min。
一种离心式吸收电池电解液的设备,包括电解液储放室,吸液泵,底盘,输送管,电池壳放置室,所述电解液储放室位于底盘正中间,电池壳放置室位于底盘的端部,输送管从电解液储放室伸出,输出端位于电池壳放置室上部。
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底盘外缘设有多个输送管和电池壳放置室。
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电池壳放置室为活络式结构,边上设有一可伸缩的托架。
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底盘的正中间下部设有转动齿轮,锯齿与底盘相配合。
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底盘端部的外缘设有转动机构,所述转动机构包括电机,输送带,转向器,支架,所述支架支撑转向器,所述输送带带动所述电池壳放置室。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离心式吸收电池电解液的方法及设备,充分利用公转与自转的结合,使得在吸收电解液过程中的吸收变得更快速更均匀,而且在底盘上设置多个工位,能够提高生产效率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设备结构示意简图。
其中,1-电解液储放室,2-吸液泵,3-底盘,4-输送管,5-电池壳放置室,6-输送带,7-电机,8-转向器,9-支架,10-电池壳,11-托架,12-转动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加深本发明的理解,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描述,该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对保护范围构成限定。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离心式吸收电池电解液的方法及设备,具体如下:
一种离心式吸收电池电解液的方法,所述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A:将电池壳10放入电池壳放置室5,将电解液通过输送管4加至电池壳10内;
步骤E:将电池壳10放置室5远离电解液储放室1倾斜45度,由托架1111支撑。
步骤B:旋转底盘3,使电池壳放置室5围绕电解液储放室1旋转,转速为为300转/分钟;
步骤C:旋转电池壳放置室5,使其绕自身轴心旋转,带动电池壳10转动,转速为1500转/分钟;
步骤D:工作15min,停止工作,完成吸液,取出电池壳10。
一种离心式吸收电池电解液的设备,包括电解液储放室1,吸液泵2,底盘3,输送管4,电池壳放置室5,所述电解液储放室1位于底盘3正中间,电池壳放置室5位于底盘3的端部,输送管4从电解液储放室1伸出,输出端位于电池壳放置室5上部,所述底盘3外缘设有多个输送管4和电池壳放置室5,所述电池壳放置室5为活络式结构,边上设有一可伸缩的托架11,所述底盘3的正中间下部设有转动齿轮12,锯齿与底盘3相配合,所述底盘3端部的外缘设有转动机构,所述转动机构包括电机7,输送带6,转向器8,支架9,所述支架9支撑转向器8,所述输送带6带动所述电池壳放置室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丹阳琦瑞机械有限公司,未经丹阳琦瑞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3745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NH4V3O8 纳米棒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柔性LED光源灯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