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脲醛树脂及其去除含硼废液中硼酸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437883.8 | 申请日: | 2013-09-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48178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4-19 |
发明(设计)人: | 唐双凌;鲁彤;徐秀清;贾正鹏;刘思民;张晋源;李威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G12/12 | 分类号: | C08G12/12;G21F9/12 |
代理公司: | 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32203 | 代理人: | 朱显国 |
地址: | 210094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脲醛树脂 及其 去除 废液 硼酸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保领域的一种吸附技术,具体为脲醛树脂(UF树脂)及其作为吸附剂去除含硼废液中的硼酸的方法。
背景技术
含硼废液是核电站运行和维修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产物。硼及其化合物在核电站运行中起到很大的作用,在压水堆核电站中,作为“冷却剂”应用于核反应堆,即在压水堆核电站运行的过程中,通过向反应堆添加硼酸来控制反应性,当换料或检修时也会向堆芯注入大量硼酸溶液保证安全性。硼酸通过废水处理系统后,最终随核电厂含氚和其他放射性核素的废水一起排入环境。一座106kW的压水堆核电站,每年约排放132m3含硼7000ppm的硼酸废液,随着我国核电事业的发展,含硼废液的排放对环境的影响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由于硼酸化合物具有较高的水溶性,进入环境的硼大部分进入水体,造成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污染,从而危害动植物生长和人类健康。我国《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发布与2002年,没有硼排放限值的有关内容,硼的排放限值仅出现在辽宁(2mg·L-1)和上海(5mg·L-1)等地方标准中。核电站含硼废液的来源和核电厂硼酸的排放量的调查报告显示,CPR1000堆型的核电厂硼回收系统、化学废液和地面排水废液经过处理后硼浓度为5mg·L-1~80mg·L-1,仍高于硼的排放限值。因此,对核电厂的硼排放进行有效管理和控制,采用适当方法降低硼酸浓度是十分必要的。
在核电站废物的处理方面,水泥固化已是一种成熟的技术,被很多国家的核电站、核工业部门和核研究中心广泛采用。但是,硼酸废液在水泥中具有良好的分散作用,并阻碍水泥的水化反应。因而限制了它在水泥固化体中的包容量。例如每一个200L的水泥固化体,可固化的硼酸质量不超过10kg。另外一种处理含硼废液的方法是采用硼特效树脂,硼特效树脂对硼酸有着特殊的亲和力,主要基于硼特效树脂中的邻二羟基官能团与硼络合,从而达到将硼与溶液中其它离子分开的目的。使用硼特效树脂进行离子交换法除硼,操作简单,除硼率高。但是特效树脂造价高,仅适用于低浓度硼溶液的去除。
为了减少水泥固化的体积,降低环境的承受压力,同时也为了降低核电站的运行成本,寻求一种原材料便宜易得,制备方法简单的吸附材料,降低含硼废液中的硼浓度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脲醛树脂(UF树脂)及其去除含硼废液中硼酸的方法,本发明能够有效地吸附含硼废液中的硼酸,降低含硼废液带来的危害。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为:
一种脲醛树脂,所述脲醛树脂的制备方法如下:
将尿素分批加入甲醛溶液中,在碱性条件下发生加成反应,反应温度为95℃,生成羟甲基脲;然后羟甲基脲在酸性条件下发生缩聚反应,反应温度85℃,生成UF树脂;最后将反应体系的pH调为碱性,温度降为60~70℃,保温10~60min,冷却出料得到脲醛树脂。
其中,所述甲醛和尿素的摩尔比为0.8~3.0:1。
所述碱性条件下指向混合液中加入NaOH、Na2CO3、NaHCO3、Ca(OH)2、氨水溶液中的一种;酸性条件下指向混合液中加入醋酸、稀盐酸、稀硫酸、稀磷酸、稀硝酸溶液中的一种。
所述最后将反应体系的pH调节为7.5~11.0。
一种脲醛树脂去除含硼废液中的硼酸的方法,废液中加入质量比5~50%的上述制得的脲醛树脂。
其中,吸附过程为恒温振荡,吸附温度为25~75℃,吸附时间为0.5~6h。
吸附过程为强力剪切乳化过程,强力剪切乳化机的转速为100~50000r/min,吸附时间为1~20min。
本发明处理的含硼废液中硼的初始浓度范围为100~7000mg/L,吸附剂的用量根据硼溶液的初始浓度不同而适量选择。UF树脂吸附剂可在中性至碱性条件下大量吸附水中的硼酸。吸附温度对吸附效果有一定的影响,可以根据具体条件作适当调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理工大学,未经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3788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