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舰载撞网回收无人机有效
申请号: | 201310439035.0 | 申请日: | 2013-09-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660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25 |
发明(设计)人: | 兰文博;龙涛;陈迪;金延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64C3/00 | 分类号: | B64C3/00;B64C1/26;B64C5/00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天科技专利中心 11009 | 代理人: | 安丽 |
地址: | 10007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舰载 回收 无人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舰载撞网回收无人机,属于航空飞行器设计领域。
背景技术
无人机是一种有动力驱动,机上无人驾驶,可重复或一次使用的航空器。无人机成本较为低廉,能够避免驾驶人员的伤亡,可以执行许多有人机所不能执行的任务,应用前景广阔。
常规无人机回收方式包括滑翔降落回收和伞降回收,而滑翔降落回收需要有平坦开阔产地,回收距离较长,舰上环境无法满足其空间要求。伞降则不易精确控制降落地点,受风的影响较大,无人机落舰的可能性很低,无法重复使用。因此在舰上使用无人机需采用撞网回收这种高精度零距回收方式,回收位置准确,占用空间小。
现有小型无人机全机机构及布局形式均不适用于完成撞网回收的过载强度要求,且常规小型无人机无法满足在复杂海洋环境下的使用需求,同时常规小型无人机无法快速拆装,不利于装箱运输。
因此,需要一种机体结构设计合理能够承受高强度回收过载、主要部件可以方便拆装,同时飞可在复杂环复杂海洋环境条件下执行飞行任务无人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问题: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舰载撞网回收无人机,解决了现有小型无人机结构强度不能满足撞网回收高强度过载要求的问题,在撞网回收过程中不但过载冲击大,且受载时间长。本发明设计舰载撞网回收无人机不但机身结构能够承担大过载,同时机翼结构作为回收过程中主要受力体同样能够承担大过载的。同时为满足无人机舰上使用要求,要求无人机主要部件可快速拆卸,装箱运输,本发明设计舰载撞网回收无人机的机翼与机身连接结构,水平尾翼与机身连接结构,水平尾翼与垂直尾翼连接结构可实现无人机主要部件的快速拆卸,便于舰上使用,减少占用空间。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
一种舰载撞网回收无人机,包括:机身、机翼、副翼、水平尾翼、升降舵、垂直尾翼、方向舵、发动机、螺旋桨;
机翼安装在机身上,机翼采用上单翼布局,左右各配置一副翼;水平尾翼安装在机身尾部上端,采用双垂尾布局,左右垂直尾翼分别与水平尾翼翼端连接,所述水平尾翼有°-°的安装角,其前缘高于后缘,水平尾翼后缘设置有升降舵,垂直尾翼后缘设置有方向舵,发动机安装在机身的末端用以驱动螺旋桨转动;
所述机翼与机身之间为可拆卸连接,机翼包括承力框、两个承力梁、机翼连接耳片、机翼上蒙皮、机翼下蒙皮、机翼前后缘填充物;两个承力梁沿展向设置在机翼内部,两个承力梁之间通过多个承力框固连为一体,机翼上下表面分别为机翼上蒙皮和机翼下蒙皮,在机翼内前缘和后缘处填充有机翼前后缘填充物,机翼连接耳片固定安装在承力框上,且穿出下蒙皮,与机身上相对应的耳片对接,并通过螺栓固定;
水平尾翼与机身之间为可拆卸连接,水平尾翼包括水平尾翼填充物、上加强肋板、下加强肋板、水平尾翼上蒙皮、水平尾翼下蒙皮、水平尾翼垂直耳片、水平尾翼水平耳片和水平尾翼翼端竖肋;水平尾翼的上下表面分别是水平尾翼上蒙皮、水平尾翼下蒙皮,水平尾翼内部充满水平尾翼填充物,上加强肋板沿展向粘接在水平尾翼上蒙皮内侧表面,下加强肋板沿展向粘接在水平尾翼下蒙皮内侧表面,水平尾翼水平耳片固定在下加强肋板上,且穿出水平尾翼下蒙皮,与机身上对应的耳片对接,水平尾翼水平耳片与其相对应耳片通过螺栓沿水平方向固定,水平尾翼垂直角盒固定在水平尾翼上蒙皮、水平尾翼下蒙皮之间,水平尾翼垂直角盒与其相对应角盒通过螺栓沿竖直方向固定,水平尾翼翼端竖肋固定在上加强肋板和下加强肋板,安装在翼端处,用于与垂直尾翼的前缘下部卡口对接;;
垂直尾翼与水平尾翼之间为可拆卸连接,垂直尾翼包括垂直尾翼填充物、左加强肋板、右加强肋板和垂直尾翼蒙皮;垂直尾翼外表面为垂直尾翼蒙皮,左加强肋板和右加强肋板均沿竖直方向粘接在垂直尾翼蒙皮的内侧表面,垂直尾翼内部充满垂直尾翼填充物,垂直尾翼的前缘下部开有卡口,与水平尾翼的翼端卡接,通过螺栓沿水平方向固定。
机翼上蒙皮、机翼下蒙皮、水平尾翼上蒙皮、水平尾翼下蒙皮和垂直尾翼蒙皮均为双层结构,且双层结构之间有碳纤维层。
机翼前后缘填充物、水平尾翼填充物和垂直尾翼填充物采用硬质泡沫。
所述水平尾翼有1.5°的安装角。机翼的前缘后掠角为3°。机翼的机翼展长为3.2m。垂直尾翼的前缘后掠角为43°。垂直尾翼的面积为0.11m2。水平尾翼的展长为1.2m。水平尾翼的前缘后掠角为27°。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带来的有益效果:
(1)承受高强度回收过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未经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3903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导电结构、触控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用于安全软件更新的系统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