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暗疮的新型中药无效
申请号: | 201310439597.5 | 申请日: | 2013-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6353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25 |
发明(设计)人: | 刘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芳 |
主分类号: | A61K36/90 | 分类号: | A61K36/90;A61K36/896;A61P17/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012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暗疮 新型 中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暗疮的新型中药,属于中医药领域。
背景技术
暗疮是青春发育常见的一种皮脂腺疾患,也称为“粉刺”、“痤疮”,其发病原因主要是青春期性腺成熟雄性激素分泌增加,刺激了皮下脂腺,使皮脂分泌过多,导致堵塞毛孔而形成粉刺。此外细菌感染、过食脂肪和糖类亦可患病。中医认为本病是由于肺胃热盛、流感风邪所致。本病好发于面部、前胸、肩背部及皮脂腺多的部位,有的像针头、芝麻大小毛孔性丘疹,丘疹周围红晕,顶部有黑色小点,也称“黑头粉刺”,挤压时有白色糊状物排出,可继续发展形成脓包痤疮,炎症严重者可发展成硬粉性或囊肿性痤疮。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治疗暗疮的新型中药,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治愈面部或胸背部的痤疮,疗效显著,无毒副作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暗疮的新型中药,其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
甘遂6-12份、石韦5-10份、皂角刺11-16份、土茯苓11-15份、龙齿9-13份、贝齿8-16份、曲莲18-22份、苁蓉5-11份和沙棘3-7份。
优化的,上述治疗暗疮的新型中药,其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
甘遂8-10份、石韦6-9份、皂角刺12-14份、土茯苓12-13份、龙齿10-11份、贝齿12-15份、曲莲19-20份、苁蓉6-8份和沙棘5-6份。
优化的,上述治疗暗疮的新型中药,其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
甘遂6份、石韦5份、皂角刺11份、土茯苓11份、龙齿9份、贝齿8份、曲莲18份、苁蓉5份和沙棘3份。
本发明是运用天然中草药,制成治疗痤疮的中成药,服用后能够调节人体的内分泌,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散结,控制、排出脂肪游离栓,治愈面部或胸背部的痤疮,达到美容美肤的效果;针对性强,疗效显著,无毒副作用,填补了国内外医药市场治疗痤疮药的空白,开发前景广泛。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发明为一种治疗暗疮的新型中药,其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
甘遂6份、石韦5份、皂角刺11份、土茯苓11份、龙齿9份、贝齿8份、曲莲18份、苁蓉5份和沙棘3份。
实施例2
本发明为一种治疗暗疮的新型中药,其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
甘遂12份、石韦10份、皂角刺16份、土茯苓15份、龙齿13份、贝齿16份、曲莲22份、苁蓉11份和沙棘7份。
实施例3
本发明为一种治疗暗疮的新型中药,其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
甘遂8份、石韦7份、皂角刺12份、土茯苓13份、龙齿11份、贝齿12份、曲莲20份、苁蓉7份和沙棘5份。
本发明是运用天然中草药,制成治疗痤疮的中成药,服用后能够调节人体的内分泌,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散结,控制、排出脂肪游离栓,治愈面部或胸背部的痤疮,达到美容美肤的效果;针对性强,疗效显著,无毒副作用,填补了国内外医药市场治疗痤疮药的空白,开发前景广泛。
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发明也并不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实质范围内,作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都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芳,未经刘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3959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