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快速调出指令调用接口的方法和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310439686.X | 申请日: | 2013-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730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25 |
发明(设计)人: | 张新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新杰 |
主分类号: | G06F9/44 | 分类号: | G06F9/4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10004 辽宁省沈***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快速 调出 指令 调用 接口 方法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交互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快速调出指令调用接口的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的普及,给人们对工作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此类设备一般配备有触摸屏,而触摸交互因为其操作直观、简单,使得人们无需学习就很容易上手,从而渐渐成为移动设备最主要的交互方式。
但是,现在的触摸交互主要是以手指点击和上下左右划动为主,这样过于简单的交互方式也具有明显的不足。比如,通过这种交互可以容易实现通讯和游戏影音等功能,而对于办公类应用等需提供大量指令调用接口的应用来说,通过上述简单触摸交互便难于实现。
一种有效方法是通过自然语言方式进行交互。例如,现在的智能语音助手产品便是通过自然语言进行人机交互,通过获取和分析用户输入的自然语言确定用户需求,并找到对应的指令调用接口。但是通过语音助手进行人机交互会产生一定的心理学问题,而且一些场所也不适合进行语音方式的交互。一些语音交互方式需要上传用户输入内容到服务器端,会产生大量流量问题,且难于整合第三方应用。
专利公开号CN101286118A、名称为“一种快速调用程序指令的方法、系统及一种输入法系统”的发明提供另一种自然语言交互方式。该方法通过获取用户输入的编码字符串,根据编码字符串或其变换后的内容在预置的映射表中查询触发条件,然后将符合条件的指令调用接口提供给用户。此方法克服了上述语音交互方式的不足,但也具有下述缺点:计算机设备的操作系统和各种应用的指令调用接口数量非常大,所对应的能触发指令调用接口的编码字符串数目也非常大,因此需要输入较多的编码字符串才能调出所需指令调用接口;该方法可能会有一条编码字符串对应多个指令调用接口,因此会产生较多与用户所需操作无关的结果展示给用户。显然,该方法用于配备触摸屏的移动设备时,并不符合用户的操作习惯,且会导致操作不流畅。
因此,需要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是:实现一种交互方法,当用于配备触摸屏的移动设备时,能够让用户方便地从大量指令调用接口中调出所需指令调用接口,且用户所需输入的编码字符串尽量少,即可快速调出所需指令调用接口。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快速调出指令调用接口的方法,包括:
获取用户选择的操作对象;
获取用户输入的编码字符串;
在预置的映射表中,根据所述获取的操作对象与编码字符串和/或编码字符串变换后的内容查询触发条件;
如果满足展示某个指令调用接口的匹配条件,则展示该指令调用接口信息;
如果存在符合匹配的关键字,则展示所述关键字;
接收用户选择关键字的信息,获取所选择的关键字;
在预置的映射表中,根据所述获取的操作对象和所述获取的关键字查询触发条件,如果满足展示某个指令调用接口的匹配条件,则展示该指令调用接口信息;
其中,所述操作对象包括:
当前屏幕显示的整个场景;
当前屏幕显示的整个场景中部分内容;
其中,所述预置的映射表中存储有对应关系,包括:
指令调用接口与操作对象的对应关系;
指令调用接口与编码字符串和/或编码字符串变换后的内容的对应关系;
编码字符串与关键字的对应关系;
指令调用接口与关键字的对应关系;
指令调用接口与指令的对应关系;
其中,所述指令调用接口的特征是指令调用接口与指令相对应;
其中,所述指令调用接口信息,特征是用户可以选择展示的指令调用接口信息,用户选择某个指令调用接口信息后,终端上的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执行与该指令调用接口相对应的指令;
优选的,所述编码字符串可以包括:字母,汉字,拼音串;
优选的,所述编码字符串变换后的内容可以包括:汉字,拼音串;
优选的,所述关键字可以是汉字;
优选的,所述关键字符合匹配的条件可以是:编码字符串中的字母是关键字的汉语拼音首字母;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快速调出指令调用接口的系统,包括:
获取对象单元,用于获取用户选择的操作对象;
接口单元,用于接收用户输入的编码字符串;
匹配查询单元,用于在预置的映射表中,根据所述获取的操作对象与用户输入的编码字符串和/或编码字符串变换后的内容或所述用户选择的关键词查询触发条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新杰,未经张新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3968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