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层建筑火灾逃生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10440960.5 | 申请日: | 2013-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6374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25 |
发明(设计)人: | 李辉;姜月明;何洋;郭利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滨州学院 |
主分类号: | A62B1/10 | 分类号: | A62B1/10 |
代理公司: | 济南泉城专利商标事务所 37218 | 代理人: | 褚庆森 |
地址: | 256600 山东省滨***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层建筑 火灾 逃生 | ||
1.一种高层建筑火灾逃生器,包括起固定和支撑作用的上壳体(2)和下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壳体上设置有钢丝轮(3)、用于限制钢丝轮转动的两制动电机(8)和两离心式摩擦器(15),所述下壳体内设置有用于控制钢丝轮停止转动的制动机构,钢丝轮通过联轴器(5)固定于中心实轴(6)上,中心实轴上固定有第一齿轮(7);制动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减速器(9),减速器的输出轴上固定有与第一齿轮相啮合的第二齿轮(10),离心式摩擦器(15)的转动轴上固定有第五齿轮(14);上壳体内设置有中轴(12),中轴的中间部位设置有曲柄(16),中轴的两端固定有分别与第二齿轮、第五齿轮相啮合的第三齿轮(11)和第四齿轮(13);所述制动机构包括制动滑块(18)、位于制动滑块两侧的两摩擦片(22)以及驱使两摩擦片朝向制动滑块运动的驱动机构,制动滑块通过连杆(17)与曲柄相连接;所述下壳体内设置有便于手臂进入的空腔(31)和供手掌握持的手柄(33),钢丝轮上缠绕有起悬挂作用的钢丝绳(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层建筑火灾逃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第一活动臂(19)、第一拉力杆(20)、第二活动臂(21)、活动杆(23)和操纵杆(24);第一活动臂、第二活动臂的一端分别与下壳体(1)和摩擦片(22)转动连接,第一活动臂、第二活动臂的另一端均与第一拉力杆(20)的一端转动连接;第一拉力杆的另一端固定于活动杆(23)上,操纵杆与活动杆相固定;下壳体上设置有导向块(25),导向块上开设有对摩擦片(22)导向的导向槽(26);活动杆上固定有两个连杆(38),连杆上设置有迫使摩擦片(22)远离制动滑块(18)的回位弹簧(27)。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层建筑火灾逃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实轴(6)通过两轴承(40)固定于上壳体(1)上,中心实轴通过联轴器(5)与可沿中心实轴轴线方向运动的外空心轴(39)相连接,外空心轴上设置有与钢丝轮(3)相配合的空腔;联轴器包括多个支撑弹簧(41),支撑弹簧内设置有支撑轴。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层建筑火灾逃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心式摩擦器(15)包括摩擦器壳体(49)、阶梯轴(42)、转盘(45)和环形摩擦带(47),阶梯轴形成离心式摩擦器的转动轴,阶梯轴通过轴承(43)固定于上壳体上,转盘、第五齿轮均固定于阶梯轴上;环形摩擦带固定于摩擦器壳体的内部空腔中,转盘上设置有多个与其通过弹簧相连接的摩擦片(46)。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层建筑火灾逃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两制动电机(8)的线圈通过控制电阻相连接,控制电阻形成电位器(28);活动杆(23)上固定有第二拉力杆(29),第二拉力杆与电位器的控制端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层建筑火灾逃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速器(9)的传动比为21:1,第一齿轮(10)与第三齿轮(11)的传动比为1:2。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层建筑火灾逃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体(1)的末端设置有卡圈(30),下壳体的内部设置有海绵垫(3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滨州学院,未经滨州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40960.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工业油雾废气净化设备净化效率检测仪
- 下一篇:一种改进的生物芯片微孔传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