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的支柱部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10443473.4 | 申请日: | 2013-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9310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2 |
发明(设计)人: | 小岛直记 | 申请(专利权)人: | 富士重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2D25/04 | 分类号: | B62D25/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信方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62 | 代理人: | 张华卿;郑霞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支柱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支承车体顶板的支柱部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作为车辆的支柱部结构,已知如下结构,即,具备:设于车体前面侧的挡风玻璃、设于车体的宽度方向两侧的前车门、位于挡风玻璃和前车门之间的前支柱、设于前支柱外面侧的支柱外盖,并且在挡风玻璃和支柱外盖之间形成台阶(参照,例如,专利文献1)。在该支柱部结构中,在降雨时的车辆行驶中,使向宽度方向两侧流过挡风玻璃前面的雨水沿着挡风玻璃和支柱外盖的台阶流通,由此,限制雨水向前车门的玻璃部分的流通,保持降雨时的车辆行驶中的侧方视野。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5939号公报
在上述支柱部结构中,在车辆行驶中,由于挡风玻璃和支柱外盖之间的台阶,使空气流动混乱,因此,存在空气阻力变大的问题。另外,在上述支柱部结构中,在降雪时的车辆行驶中,当利用雨刷擦拭附着于挡风玻璃的雪时,被雨刷擦拭的雪可能堆积在挡风玻璃与支柱外盖之间的台阶部分,而存在不能确保需要的视野的问题。另外,在上述支柱部结构中,挡风玻璃和支柱外盖之间的台阶有时成为不利于车辆设计上的外观的原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的支柱部结构,其可以实现降低车辆行驶中的空气阻力、提高降雪时的排雪性及改善车辆外观。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的支柱部结构,其包括:形成车厢的玻璃、支承设于车厢的上面侧的顶板的支柱、设于支柱外面侧的支柱外盖,其中在支柱和支柱外盖之间设有使由于车辆行驶而在玻璃外面流通的空气及雨水能够流通的流通路,在流通路设有:使空气及雨水流入的流入口、将从流入口流入的空气及雨水分别分离成空气和雨水的气水分离部、使通过气水分离部而与雨水分离的空气流出的空气流出口,以及向玻璃部分以外的方向排出通过气水分离部而与空气分离的雨水的排出口,并且空气流出口设于比车辆行驶时的流入口附近的压力低的位置。
由此,在降雨时的车辆行驶中,在玻璃外表面流通的雨水在流通路中流通,并向玻璃部分以外的方向排出,因此,可以将支柱外盖的外表面设为与玻璃的外表面相同的高度。
另外,在车辆行驶时,空气流出口附近的压力比流入口附近的压力低,因此,可以增加在流通路中流通的空气及雨水的流量。
在根据本发明的车辆的支柱部结构中,所述空气流出口可以在流出后的空气沿着位于车辆的设有所述空气流出口的面的玻璃的外表面流通的方向进行开口,且开口面积比所述流入口的开口面积小而形成。
在根据本发明的车辆的支柱部结构中,所述支柱可以为支承顶板的前侧的前支柱,在设于车辆前面侧的挡风玻璃的外表面流通的空气及雨水流入所述流通路,且空气和雨水在所述气水分离部中被分离,并且与雨水分离的空气沿着前车门的玻璃的外表面流通。
在根据本发明的车辆的支柱部结构中,所述气水分离部可以具有肋,所述肋以在所述支柱的纵向方向延伸的方式设置,且通过接触在所述流通路中流通的雨水能够将雨水和空气分离。
在根据本发明的车辆的支柱部结构中,所述气水分离部可以是设置在所述流通路中且通过接触雨水而使雨水与空气分离的网状部件。
在根据本发明的车辆的支柱部结构中,所述气水分离部可以是设置在所述流通路中且只透过气体的气液分离膜。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以将支柱外盖的外表面设为与挡风玻璃的外表面相同的高度,因此,可以降低车辆行驶中的空气阻力,并且,在降雪时的车辆行驶中可以防止雪堆积在玻璃上,从而提高车辆的外观。
另外,由于可以增加在流通路中流通的空气及雨水的流量,因此,可以将在玻璃外表面向支柱流通的雨水可靠地导向流通路,并且可以进一步提高车厢内的经由玻璃的外部可视性。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的整体立体图;
图2是图1的A-A′剖面图。
符号说明
1...车辆、3...挡风玻璃、10...前支柱部、20...前支柱、40...支柱外盖、40a...肋、41...流通路、41a...流入口、41b...空气流出口、42...流通路形成板、42a...肋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及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图。图1是车辆的整体立体图。图2是图1的A-A′剖面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富士重工业株式会社,未经富士重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4347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简易短行程气缸带动大行程模块
- 下一篇:手机防水保护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