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离心雾化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10443700.3 | 申请日: | 2013-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638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25 |
发明(设计)人: | 孙仲毅;吴荻 | 申请(专利权)人: | 宜昌三峡中润纳米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1/20 | 分类号: | B01D1/20;B05B3/10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华南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15 | 代理人: | 雷利平 |
地址: | 443007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离心 雾化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雾化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离心雾化器。
背景技术
喷雾干燥器,主要包括雾化器和干燥塔,即是利用雾化器对某些悬浮液物料进行雾化产生雾滴,再经干燥塔对雾滴进行高温干燥,喷雾干燥器适用于溶液、乳液、悬浮液和可泵性糊状液体原料中生成粉状、颗粒状产品。当物料中的颗粒大小分布、残留水分含量、堆积密度和颗粒形状符合精确的标准时,喷雾干燥器是十分理想的工艺设备。在工业生产中对纳米悬浮液的雾化有相当高的要求,雾化时需要对纳米悬浮液进行超细雾化,而现有的雾化器主要依靠物料在物料管的出口端被高速高温的空气虹吸雾化,采用这种方式对物料进行雾化,其产生的雾化雾滴相当大,因此,水分气化时的耗能就增大,干燥器的工作效率降低,设备的生产强度也相对变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提高生产强度和生产效率的离心雾化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种离心雾化器,包括基座、机壳、电机、变速器、主轴、分料盘及雾化盘,所述机壳设置于基座的下方并与基座固定连接,变速器固定安装于基座的顶部,电机设置于变速器的上方且电机输出轴与变速器连接,主轴设置于机壳内且与变速器连接,分料盘套设于主轴的外侧面,所述雾化盘包括盘体,该盘体的直径为140-160mm,盘体的厚度为13-17mm,盘体的周壁均匀开设有若干个喷雾孔,盘体的中部开设有一进料腔,该进料腔的直径为50-70mm,进料腔的深度为9-11mm;所述喷雾孔与进料腔相通,进料腔的底部开设有一锥孔,雾化盘通过该锥孔套接于主轴的外侧面,且进料腔与分料盘的出口相通。
其中,所述盘体的直径为150mm,盘体的厚度为15mm;所述进料腔的直径为60mm,进料腔的深度为10mm。
其中,所述盘体为耐磨陶瓷盘体。
其中,所述雾化孔为八个。
其中,所述主轴的底端螺接有用于锁紧雾化盘的螺母。
其中,所述雾化器还包括进料管,该进料管的顶端穿过所述基座并固定装设于基座上,该进料管的底端与分料盘相接通。
其中,所述雾化器还包括从动轴,联轴器及从动轴承,所述从动轴的上端通过联轴器与电机输出轴连接,从动轴的下端通过从动轴承与变速器连接。
其中,所述机壳内设置有贮油箱及下轴套,所述基座中部固定设置有上轴套;所述上轴套的顶端与变速器固定连接,所述贮油箱设置于上轴套的下方并与上轴套固定连接,所述下轴套设置于贮油箱的下方并与贮油箱固定连接,所述分料盘设置于下轴套的外侧并与下轴套固定连接;所述主轴由上部的大直径段及下部的挠性小直径段组成;该主轴的大直径段的两端通过上轴承及中间轴承分别装设于上轴套的轴孔内,该主轴的挠性小直径段的下端通过浮动轴承装设于下轴套的轴孔内。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一种离心雾化器,工作时,电机驱动并通过变速器控制主轴的转速,主轴转动并带动套接于主轴外侧面的雾化盘高速旋转,同时,纳米悬浮液经分料盘进入雾化盘内,高速旋转的雾化盘使得进入进料腔内的纳米悬浮液在离心力的作用下经喷雾孔甩出;由于盘体的周壁均匀开设有若干个喷雾孔,其中,盘体的直径为150mm,厚度为15mm,进料腔的直径为60mm,深度为10mm,盘体及进料腔采用特定尺寸的设计可以使得雾化盘在高速旋转下产生强大的离心力,纳米悬浮液进入进料腔经若干个均匀的喷雾孔甩出,从而形成了超细微的雾滴,纳米悬浮液的超细雾滴中的纳米粉体和水快速分离,使后续工序中干燥塔的生产强度提高30%、生产能耗降低20%以上,干燥效率也达到97%以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雾化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沿图2中 B-B线的剖切视图。
附图标记包括:
1—基座 2—机壳 3—电机 4—变速器
5—主轴 6—分料盘 7—雾化盘 8—进料管
9—从动轴 10—联轴器 11—从动轴承 21—贮油箱
22—下轴套 23—上轴套 24—上轴承 25—中间轴承
26—浮动轴承 51—大直径段 52—挠性小直径段 71—盘体
72—螺母 711—喷雾孔 712—进料腔 713—锥孔。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宜昌三峡中润纳米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宜昌三峡中润纳米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4370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超便携智能动态血压检测仪
- 下一篇:一种无齿条式无避让立体停车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