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木薯粉的加工方法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310443959.8 申请日: 2013-09-26
公开(公告)号: CN104509757A 公开(公告)日: 2015-04-15
发明(设计)人: 马秀梅 申请(专利权)人: 马秀梅
主分类号: A23L1/015 分类号: A23L1/015;A23L1/214
代理公司: 代理人:
地址: 265700 山*** 国省代码: 山东;37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木薯 加工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一种木薯粉加工方法属于农产品深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木薯粉的深加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木薯,是灌木状多年生作物。茎直立,木质,高2-5m,单叶互生掌状深裂,纸质,披针形。单性花,圆锥花序,顶生,雌雄同序。木薯于十九世纪二十年代引入我国,首先在广东省高州一带栽培,随后引入海南岛,现已广泛分布于华南地区,以广西、广东和海南栽培最多,福建、云南、江西、四川和贵州等省的南部地区亦有引种试种。木薯的根部可以食用,因此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有不少居民种植木薯,其所而制成的粉称为木(树)薯粉(Tapioca)。薯是世界三大薯类之一,广泛栽培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在我国南亚热带地区,木薯是仅次于水稻、甘薯、甘蔗和玉米的第五大作物。它在作物布局,饲料生产,工业应用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已成为广泛种植的主要的加工淀粉和饲料作物。

木薯为大戟科植物木薯的块根,木薯块根呈圆锥形、圆柱形或纺锤形,肉质,富含淀粉。木薯粉品质优良,可供食用,或工业上制作酒精、果糖、葡萄糖等。木薯的各部位均含氰苷,有毒,鲜薯的肉质部分须经水泡、干燥等去毒加工处理后才可食用。由于鲜薯易腐烂变质,一般在收获后尽快加工成淀粉、干片、干薯粒等。木薯主要有两种:苦木薯(专门用作生产木薯粉)和甜木薯(食用方法类似马铃薯)。加工后食用,为当地居民主要杂粮之一。

用量:要因用而宜,适量就行。

品种有甜木薯、苦木薯两种,甜木薯种的槐根含较低的氰酸,表皮呈淡青色;苦木薯种的块根含多量的氰酸,表皮呈褐色,两者不难区别。块根又以皮层含氢氰酸最高,因此,木薯要先刮去外皮,煮熟后才能食用。木薯中毒系由其所含亚麻苦甙(linamarin)及亚麻苦苷酶(linamarase)水解后析出游离的氢氰酸(hydrocyanic acid)所致。块根未煮熟或氰酸(cyanic acid)未完全分解前就拿来食用,内含的毒素会转化为氰化氢(hydrogen cyanide)。

轻者恶心、呕吐、下痢、昏眩;严重者呼吸衰竭而死亡。还可引起甲状腺肿,并会伤害视神经和运动神经等。

全世界有8亿人将木薯作为主要营养来源。非洲科学家成立了一个木薯生物营养促进计划(BioCassava Plus project),寻求强化木薯营养价值的方法。

与马铃薯相比,木薯的蛋白质含量较低,因此以木薯为主食者,需有足够的蛋白质补充。

木薯粉,又称泰国生粉。是一种淀粉的名称 ,一种热带植物的块根中提取的淀粉,这种植物属大槭科,与蓖麻,橡胶,小桐子同科。它在加水遇热煮熟后会呈透明状,口感带有弹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更好的利用木薯提供了一种更为优选的技术方案,可以让木薯粉的食用更加的放心和安全。发明具体方案为:1、一种木薯粉的加工方法,包括木薯粉脱毒工艺和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脱毒工艺包括由木薯脱毒发酵剂与木薯混合粉碎加工,将木薯进行初步的发酵以达到脱毒的效果; 加工工艺是脱毒后的木薯进一步粉碎后利用输送装置、颗粒分级装置、烘干装置,所述输送装置对颗粒分级装置供给木薯原料,所述颗粒分级装置利用筛网将粉碎后的木薯粉进行初步分离,分离后的木薯粉经烘干装置烘干值得成品。

为更好的实现本发明的内容,所述的木薯粉的加工方法中所述的木薯脱毒发酵剂是指利用有益菌进行发酵。

本发明的有点在于:1、工艺方案简单实用,便于实际的生产加工,且操作简单;2、制作出来的木薯粉更加安全,可以放心的食用。

具体的实施方式

一种木薯粉的加工方法,首先将木薯洗净,并初步将木薯处理为块状,然后经过木薯粉脱毒工艺和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脱毒工艺包括由木薯脱毒发酵剂与木薯混合粉碎加工,将木薯进行初步的发酵以达到脱毒的效果; 加工工艺是脱毒后的木薯进一步粉碎后利用输送装置、颗粒分级装置、烘干装置,所述输送装置对颗粒分级装置供给木薯原料,所述颗粒分级装置利用筛网将粉碎后的木薯粉进行初步分离,分离后的木薯粉经烘干装置烘干值得成品。所述的木薯脱毒发酵剂是指利用有益菌进行发酵。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秀梅;,未经马秀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4395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