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同轴齿轮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10445193.7 | 申请日: | 2013-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75573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3-01 |
发明(设计)人: | G.塔梅;S.H.斯韦尔斯;N.舍内克 | 申请(专利权)人: |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3/62 | 分类号: | F16H3/6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11105 | 代理人: | 葛青 |
地址: | 美国密***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同轴 齿轮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传递多个扭矩输入的同轴齿轮系统。
背景技术
齿轮系统或齿轮系通常用来在物理分离的位置之间传递旋转和扭矩。齿轮系还可允许在到齿轮系的输入和其输出之间获得机械利益。齿轮系通常通过在一框架上以允许两个或多个齿轮的齿接合的方式安装所提及齿轮而形成。例如,齿轮系通常被用于传递来自一个或多个动力装置的扭矩,以驱动车辆。
为了提供齿轮系中从一个齿轮向另一个的旋转的平滑传递,齿轮齿被设计为确保接合的齿轮的齿节圆无滑动地在彼此上滚动。啮合的齿轮的齿节圆的比限定了速度比和特定齿轮组的机械利益。齿轮系可利用周转或行星齿轮传动。具有行星齿轮传动的齿轮系能够以紧凑封装提供更高的齿轮减速(即输入和输出之间的比)以及机械利益。
发明内容
一种用于传递来自多个动力源的扭矩的齿轮系包括第一输入构件、第二和输入构件和第三输入构件。第一和第二输入构件配置为绕第一轴线旋转,第三输入构件配置为绕第二轴线旋转。该齿轮系还包括配置为绕第三轴线旋转的输出构件。该齿轮系另外包括操作地连接到第一输入构件的第一齿轮组,其中该第一齿轮组包括第一、第二和第三构件。该齿轮系还包括操作地连接到第二输入构件的第二齿轮组,其中该第二齿轮组包括第一、第二和第三构件。该齿轮系另外包括配置为绕第四轴线旋转的中间轴。而且,该齿轮系包括操作地连接到中间轴的第三齿轮组,其中该第三齿轮组包括第一、第二和第三构件。第三齿轮组的第一构件持续地连接到中间轴,且第三齿轮组的第二和第三构件相对于中间轴(即关于第四轴线)同轴地设置,且配置用于与彼此异步旋转。第三齿轮组的第一构件连接到第三输入构件,且第三齿轮组的第三构件连接到输出构件。
第一齿轮组的第一构件可以持续地连接到第一输入构件。
第二齿轮组的第一构件可操作地连接到第二输入构件。
第二齿轮组的第一构件可直接地连接到第一齿轮组的第二构件。第二齿轮组的第二构件可直接地连接到第二齿轮组的第三构件。第二齿轮组的第三构件可连接到第三齿轮组的第一构件。另外,第一齿轮组的第三构件可连接到第三齿轮组的第二构件。
第一齿轮组可以是行星式。另外,第一齿轮组的第一构件可以是恒星齿轮,第一齿轮组的第二构件可以是齿轮架构件,第一齿轮组的第三构件可以是环形齿轮。
类似于第一齿轮组,第二齿轮组可以是行星式。相应地,第二齿轮组的第一构件可以是恒星齿轮,第二齿轮组的第二构件可以是齿轮架构件,第二齿轮组的第三构件可以是环形齿轮。
第三齿轮组的第二和第三构件可固定到布置用于相对于中间轴旋转的外轴。而且,该外轴可相对于中间轴经由至少一个轴承支撑。
该齿轮系可被封闭在壳体内。在这种情况中,第一输入构件、第二输入构件、中间轴和输出构件中的每一个可以为相应的轴,所述轴相对于壳体经由至少一个深沟球轴承和至少一个滚柱轴承支撑。所述至少一个深槽轴承可既径向又轴向地相对于轴固定,且所述至少一个滚柱轴承可径向地固定,但轴向相对于轴是自由的。
所述齿轮系可进一步包括嵌入的卡环,其配置为相对于相应的轴保持所述至少一个深沟球轴承。
输出轴还可以经由至少一个滚柱轴承和至少一个推力轴承相对于壳体被支撑。
上述公开的齿轮系协同发动机、第一电动机/发电机和第二电动机/发电机一起,可以是用于启动和推进车辆的混合动力传动系的一部分。
当结合附图和附带的权利要求来看时,从下文中对实现所述发明的实施例(一个或多个)和最佳模式(一个或多个)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势以及其他特征和优势将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图1是被用作用于车辆的混合动力传动系的一部分的齿轮系的示意性符号图;
图2是图1中所示的齿轮系的一个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3是图1中所示的齿轮系的另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4是示出图1-3中所示的宽节点EVT的发动机每转一转车辆所行驶距离的对比的图表。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4519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