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在线代码补全功能的实现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445229.1 | 申请日: | 2013-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7310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25 |
发明(设计)人: | 吴凌;张化劲;杨楠;王千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9/445 | 分类号: | G06F9/44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87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在线 代码 全功能 实现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线代码补全功能的实现方法,适用于为在线集成开发环境提供代码补全功能,以便使得用户在使用在线集成开发环境时,拥有和本地集成开发环境一样的代码补全功能,属于软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云计算的提出,各种桌面程序逐步被迁移到云中。而桌面集成开发环境,作为一个与开发人员密切相关的程序,也开始被迁移到云中,我们称之为在线集成开发环境。在线集成开发环境有着很多特有的优势,如随时随地开发,无需搭建开发环境等。然而,本地集成开发环境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已经拥有完备的功能体系。其中本地集成开发环境的代码补全功能,已经成为开发者在开发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功能,该功能可以大大提高开发者在开发过程中的效率。与本地集成开发环境相比,现有在线集成开发环境提供的功能比较简单,特别是未能提供开发过程中的代码补全功能,这严重影响了在线集成开发环境的发展。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线代码补全功能的实现方法。该方法能够为在线集成开发环境增加代码补全功能,从而为开发者在开发过程中带来便利。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在线代码补全功能的实现方法,为用户使用在线集成开发环境编程过程中,提供类似于本地集成开发环境的代码补全功能,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将本地集成开发环境的代码补全功能,封装成可以被调用的本地接口;
(2)实现代码补全功能的web service,该web service接受来自在线集成开发环境代码操作相关的数据,调用第一步得到的接口,获得本地集成开发环境代码补全功能生成的结果,将该结果作为web service调用的结果;
(3)实现在线集成开发环境客户端与服务器端的交互。在线集成开发环境客户端编辑区,记录用户在编辑代码过程中的数据,将该数据发送到服务器端,服务器端调用代码补全功能web service,并将得到的结果返回给客户端显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在线集成开发环境代码补全功能的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对于可以通过命令行方式进行调用的代码补全功能,接口的实现直接通过命令行调用语句实现。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在线集成开发环境代码补全功能的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对于无法通过命令行方式进行调用的代码补全功能,需要首先抽取出功能相应的代码,然后将该代码封装成接口。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在线集成开发环境代码补全功能的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的web service,既可以是符合标准规范的web service,也可以是广义上的任何通过http方式访问的web服务。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在于:充分利用了现有本地集成开发环境的代码补全功能,避免重新开发代码补全功能,同时可以保证为在线集成开发环境提供稳定的代码补全功能,因为本地的集成开发环境的代码补全功能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功能趋于稳定,最后使得用户在享有在线开发的便利同时,也享有本地开发过程的高效。
附图说明
图1表示在本发明中在线集成开发环境代码补全功能实现之后的效果图
图2表示在本发明中在线集成开发环境代码补全功能的工作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1示意了在线集成开发环境代码补全功能实现之后的效果图。
附图2示意了在线集成开发环境代码补全功能的工作交互图。
整个在线集成开发环境代码补全功能的实现如下:
首先,我们需要设计本地代码补全功能与web service交互的接口,该接口输入为需要补全的代码片段,输出为推荐的方法和属性列表。设计完接口之后,我们开始实现本地代码补全功能和web service交互的接口。当本地代码补全功能提供我们所需的子接口时,我们可以直接调用本地代码补全功能的一系列子接口,来实现与web service交互的接口。当无法直接调用本地代码补全功能的子接口时,我们需要抽取本地代码补全功能相关的子功能的实现代码,并且将这些代码整合到web service交互接口的实现中。通过该方式,我们可以充分复用本地代码补全功能已有子功能实现,获得我们所需要的与web service进行交互的一个完整功能的实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大学,未经北京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4522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