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6挡选换挡操纵座总成无效
申请号: | 201310445257.3 | 申请日: | 2013-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9891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08 |
发明(设计)人: | 岳丽姣;陈健;任思义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61/18 | 分类号: | F16H61/18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2 | 代理人: | 王立民;吉海莲 |
地址: | 230022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换挡 操纵 总成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挡位选换领域,特别是指一种带有上提式倒挡锁的选换挡操纵座总成。
背景技术
小型卡车选换挡操纵座总成安装于驾驶室地板总成上,通过推、拉与之相连的选换挡软轴总成实现变速器的选换挡动作。目前小型卡车的选换挡操纵座总成没有倒挡锁装置,对于六挡变速器,不能起到倒挡挡位的限位作用。由于6挡变速器在挡位排布上倒挡多与1挡相邻,若无倒挡锁装置,容易在欲挂入1挡时误挂入倒挡,影响行车安全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克服目前搭载6挡变速器的小型卡车执行换挡操作时容易误挂入倒挡的问题、提升产品品质。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6挡选换挡操纵座总成,包括有操纵座本体和倒挡锁;所述操纵座本体上设置有操纵杆,通过操纵杆的推、拉与操纵杆连接的选换挡软轴总成实现变速器的选换挡动作;
所述操纵座本体的底座上设置有限位机构,用于同倒挡锁配合限制操纵杆的选挡位置;
所述倒挡锁套装于操纵杆上,其能够沿操纵杆上下滑动;所述倒挡锁的上端与操纵杆的手把内侧设置有限位弹簧,限位弹簧的一端设置于操纵杆手把内侧的凹槽内,另一端同设置于倒挡锁的上端的垫圈接触;所述倒挡锁上端设置有限位弹簧和垫圈部分的内径大于倒挡锁中间部分的内径;
所述倒挡锁的下端的内径大于倒挡锁中间部分的内径,在该部分的操纵杆与倒挡锁内径之间设置有花键,所述花键固定于操纵杆上,倒挡锁同花键相对移动;
所述倒挡锁的下端设置有限位面,与底座上的限位机构配合起到倒挡限位作用。
所述垫圈为塑料垫圈。
所述花键注塑于操纵杆上。
所述倒挡锁限位面与操纵座本体的限位面之间的距离或底座上的限位机构的径向高度结合变速箱摇臂段1.2挡的选挡行程、选换挡软轴的空行程及操纵座的选挡杠杆比设计。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在选换挡操纵座上增加的倒挡锁结构,可以防止换挡操作时误挂入倒挡,保证了行车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与选换挡软轴的安装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操纵杆处的剖面放大图;
图3为倒挡锁在初始位置时操纵座总成的正视图;
图4为倒挡锁在初始位置时操纵座总成的侧视图;
图5为倒档所上提时操纵座总成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应当理解的是,以下的实施例仅是示例性的,仅能用来解释和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不能解释为是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限制。
参见图1,小型卡车选换挡操纵座总成1通过推、拉与之相连的选换挡软轴总成2、3实现变速器的选换挡动作。参见图2,倒挡锁7安装于操纵座本体的操纵杆10上,由注塑于操纵杆上的花键9起到导向作用,由安装在操纵杆上的定位块8和限位弹簧5及塑料垫圈6起到初始位置的定位作用。
所述倒挡锁7套装于操纵杆上,其能够沿操纵杆上下滑动;所述倒挡锁7的上端与操纵杆的手把4内侧设置有限位弹簧,限位弹簧5的一端设置于操纵杆手把4内侧的凹槽内,另一端同设置于倒挡锁的上端的塑料垫圈接6触;所述倒挡锁上端设置有限位弹簧和塑料垫圈部分的内径大于倒挡锁中间部分的内径;
所述倒挡锁的下端的内径大于倒挡锁中间部分的内径,在该部分的操纵杆与倒挡锁内径之间设置有花键9,所述花键固定于操纵杆上,倒挡锁同花键相对移动。
倒挡锁下端的限位面与底座上的限位机构配合起到倒挡限位的作用,如图3和图4中的Ⅰ视图位置所示。当需要执行倒挡操作时,需要向上提起倒挡锁7,使限位面的下边界越过底座上的限位机构实现倒挡挡位的选择和换挡,此时到挡锁与操纵座限位机构的相对位置如图5中Ⅱ视图所示。
所述倒挡锁限位面与操纵座本体的限位面之间的距离或底座上的限位机构的径向高度结合变速箱摇臂段1挡和2挡的选挡行程、选换挡软轴的空行程及操纵座的选挡杠杆比设计。在本实施中,倒挡锁限位面与操纵座本体的限位面之间的距离为7mm。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限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4525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洗衣机
- 下一篇:手工调整效果的布料打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