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细观力学退化模型的复合材料结构失效分析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447115.0 | 申请日: | 2013-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9819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2 |
发明(设计)人: | 张建宇;周龙伟;山美娟;陈玉丽;赵丽滨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00 | 分类号: | G01N3/00;G06F1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迪生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51 | 代理人: | 杨学明;顾炜 |
地址: | 10019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力学 退化 模型 复合材料 结构 失效 分析 方法 | ||
1.一种基于细观力学退化模型的复合材料结构失效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根据复合材料结构几何参数,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施加边界条件及初始载荷;
步骤B,基于三维有限元模型,进行应力分析,获得复合材料结构各单层的应力分布结果;
步骤C,将复合材料结构各单层内的应力结果带入失效准则,进行材料失效判断;
步骤D,如果材料没有发生失效,则保持材料性能不变,增大施加在有限元模型上的载荷,转入步骤B;
步骤E,如果材料发生失效,进行结构失效判断;
步骤F,如果结构没有失效,根据基于细观力学的材料退化模型进行材料刚度退化,增大施加在有限元模型上的载荷,转入步骤B;
步骤G,如果结构发生失效,计算结束,则此时所施加的载荷即为复合材料结构的失效强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细观力学退化模型的复合材料结构失效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F中实现过程为:
(F1)首先按照给定的失效准则判断失效部位材料的失效模式;
(F2)若发生纤维拉伸失效,其退化系数和损伤模量分别为:
dft=cmEm/E11
其中E11为复合材料纵向模量,Em为基体模量,cm为基体体积含量;
(F3)若发生纤维压缩失效,其退化系数和损伤模量分别为:
其中S11,S22,S12,S66是单层的正轴柔度矩阵元素,E11为复合材料纵向模量,如图2(c)所示,角度θ随着压缩载荷的增加在0到π/2之间变化,角度满足:
(F4)若发生基体拉伸失效,其退化系数和损伤模量及泊松比分别为:
dmt=0
其中E22为复合材料横向模量,G12和G23分别为复合材料剪切模量,ν12及ν23分别为复合材料泊松比;
(F5)若发生基体压缩失效,其退化系数和损伤模量及泊松比分别为:
dmc≈0
其中E22为复合材料横向模量,G12和G23分别为复合材料剪切模量,ν12及ν23分别为复合材料泊松比;
(F6)若发生分层拉伸失效,其退化系数和损伤模量及泊松比分别为:
ddt=0
其中E33为复合材料厚度方向模量,G13和G23分别为复合材料剪切模量,v13及v23分别为复合材料泊松比;
(F7)若发生分层压缩失效,其退化系数和损伤模量及泊松比分别为:
ddc≈0
其中E33为复合材料厚度方向模量,G13和G23分别为复合材料剪切模量,v13及v23分别为复合材料泊松比;
(F8)若发生纤维-基体剪切失效,其退化系数和损伤模量及泊松比分别为:
其中,G12,G13和G23为复合材料剪切模量,v12,v13及v23分别为复合材料泊松比,和为表达式分别为:
其中,cf为纤维体积含量,Gm为基体剪切模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47115.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个人随身装置
- 下一篇:一种制备埋嵌型印制电路板金相切片样品的方法